第4章 麒麟殿
小渔村名叫朱村,地处大遂王朝交洲的最南端。
三面临海,背靠群山,山海之间夹着一片长满芦草的泥滩,方圆不过二十里地界。
百年前四国混战,一撮流民逃难至此。砍伐芦草,搭建草屋,以捕鱼种地为生。逐渐安顿下来,发展至今已有百余户人家。
大遂建国后,朝廷派人沿着海岸线与群山的交界处开辟出一条官道,使其连通内陆。
至此,朱村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局面。村民登籍纳户,正式归入了大遂版图。
两任先帝仁德,还民休息,承平近百年,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李余年今年十二岁,是土生土长的渔村娃子,
身材精瘦,个头比同龄人矮上半头,脸庞黝黑,长得倒是浓眉大眼的。嫌长发碍事,索性理了光头。看上去憨憨的,活脱脱的一个小沙弥!
他老汉儿李海是个木讷的渔民,打了半辈子光棍,年近五旬也没娶上媳妇儿。
一年,在海上救了个落水的女子。那女子昏迷了几日,醒来之后竟稀里糊涂地留了下来,给李老汉当了媳妇儿,颇有几分姿色!
村里人夸李老汉祖坟上冒了青烟,白捡了个漂亮媳妇儿!
李老汉只是憨憨地笑,嘴里念叨着:“命好哩,命好哩!”
之后一年便生下了李余年,李老汉干活就更加卖力气了,一家人生活得还算安稳。
可惜好景不长,这便宜媳妇因为早年落水,落下病根,得了肺痨,没两年就死了。
李老汉儿的天塌了,整日望着远处的海面发呆,借酒消愁!
一日半夜,大雨滂沱,海上风浪大作!
刚喝完酒的李海骂骂咧咧地驾着船出了海,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多半也是没了性命。
留下一个四岁的男娃李余年,彻底地成了孤儿。
李余年也是个犟种,每日去码头望着海面等他爹回来,谁来劝都不好使。
一连三日,终是饿晕在码头上。
邻家刘婶心善,抹着泪将他背回家,养了十数日才捡回一条小命。
下地后,小余年给刘婶磕头。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失控,嚎啕大哭,鼻涕眼泪流了一地!
刘婶陪着眼泪,说道:“以后有咱家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
算是认下了他这半个儿子。
刘婶是个寡妇,丈夫老刘和李海一样是渔民。去年出海碰上急浪,舍不得丢弃渔网,跑得慢了些被海浪卷走了。
靠海吃海,最后死在海上,几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刘婶倒没怎么怨天尤人。
望着即将成年的儿子刘程,下定决心,再不让他出海。于是,拿出大半生积蓄,求爷爷告奶奶地送他去了镇上,给别人当了木工学徒。
家里还有个遗腹子小闺女,名叫二丫。蹒跚学步的年纪,长得白白嫩嫩,细眉大眼长睫毛,粉雕玉琢的,十分讨喜!正是麒麟降世那日,李余年舍命救下的小女孩。
老刘没了之后,刘婶在村郊开垦了几亩田地,以卖菜为生。
李余年时常背着二丫,跟着刘婶在田间地头帮着干些零散的农活。菜熟时,天还没亮,刘婶就要推着车去十几里外的镇上卖菜。照顾二丫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李余年身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余年年纪虽小,各种家务零活却早就烂熟于心。
赶上逢年过节,刘程从镇上回来探亲。一家四口聚在一起,虽不富裕,能够相依为命,也算得上一件幸事了。
转眼间三年过去,这三年发生了三件大事。
这第一件事,朝廷下旨修建麒麟殿。这是个大事,所用人力物力巨大。
朱村里的许多壮丁都上山当了帮工,虽做的是些苦力活,心思活络的还是能从京城来的工匠那里学来一些手艺。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刘程,本就有木工学徒的功底,吃苦耐劳且懂得结交。深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