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扶瑶上酒,琵琶行
不懂朝堂,公子此言未免过了。只是,潜龙在渊,强中自有强中手,公子之才还未可定,还是莫要张狂才好。你的这首桃花诗真是出自你之手?见落犹未见得。而这幅桃梅图,你又说是这艺女所作,何人能证明?”
这话,是要再次挑起众人质疑之意。
而唐西却也早有所料,若无扶瑶,这些人因为岑虎的缘故,或许并不会去质疑他的诗作。但唐西出言袒护扶瑶,便会引来“连坐”。
一介贱籍,不论再怎么惊才,在这些自诩高贵的文士眼中,都是上不了台面的。
唐西看着她,道:“姑娘的意思是想要比试一下?还是想让小生自证?”
初见落转身望向扶瑶的那幅画作,幽幽道:“此画、此女都是你带来,一众贤士有疑问,自然也不能忽略。见落不才,自问也懂得些许笔墨。愿献上一曲一画,供在场诸位鉴赏。而公子与这位艺女,不如也当众成诗作画,以堵住悠悠众口,如何?”
唐西一甩布衣长袖,道:“好!有何不可?姑娘一曲一画,我与扶瑶一诗一画。但为表敬意,再送你一曲又如何?”
说着,便看了扶瑶一眼,而后又转向裴一命,说道:“老吴,本公子叫你准备的琵琶和矮凳呢?取来!”
裴一命应了一声,折返出岑府门口一会儿后,带来了一琵琶一矮凳。
唐西想要让扶瑶弹琵琶,以这些文士的门户之见,必然不会借出乐器,更不会给扶瑶让座。
他早有所料,来之前,却是已经准备了这些。
稍顿,唐西指了指那矮凳,对扶瑶说道:“瑶歌,琵琶归你,矮凳也归你。我作诗,你谱琵琶曲。我诗风扬,你亦扬;抑,你便抑;悲,你便悲!可知?”
扶瑶一愣,她虽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场面,但要让她在名扬天下的初见落拨弄琵琶,却也不免紧张。
毕竟,扬州才女并非浪得虚名。
但见唐西坚决的脸色,扶瑶倒也难以拒绝,便抱着琵琶坐在矮凳上。准备好后,朝唐西点了点头。
而就在此间隙,唐西目光环视之际,又见到了一位“熟人”...
笑了笑,唐西直面初见落,丝毫没有一丝心虚的意思,随着扶瑶的第一声琵琶响起,开口道:“此诗词,就名为琵琶!献丑了!”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羌州探花青衫湿。”
此诗同样出自白大家的手笔---《琵琶行》,作为典型的长篇叙事诗,其行文简洁易懂,通过描写一位身世悲惨的教坊司琵琶女的遭遇,不无隐晦朝堂的官僚腐败和科举舞弊,寄情于诗而深表对歌女的深深同情。
而扶瑶同样身出教坊司,与那白大家文中的琵琶女遭遇不无相似,读完发人深省,代入深刻。
就连“原创”此诗的唐少主都有些心情忧郁、黯然起来,加上扶瑶扬抑得当的琵琶声,更是令在场众人无不侧目,默默垂首。
一个真正的诗文大家,往往能巧妙地通过只字片语间,令人感同身受,回味无间。
扶瑶早已热泪两行,弦声已断,不由掩面痛哭起来。
这首《琵琶行》讲述的遭遇,几乎就是她平生的复刻,凄苦而惨然,又怎能无泪?
而明眼人是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