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 一本《新华字典》
张晨和刘立杆几乎同时到的天香楼,今天因为是小武的老板,说是要认识认识他们,两个人就什么人也没有带没有叫,不然你不知道对方介不介意,不礼貌。
四个人,刘立杆就订了一个小包厢,这样谈话的氛围比较融洽。
天香楼,张晨和刘立杆,还是上次刘立杆请二轻总公司的聂总和鲍书记吃饭的时候来过,要不是天香楼租了他那边的房子,还真的连刘立杆,都不太会来这里。
两个人在包厢里坐下,小武和他老板还没有到,天香楼的老总知道刘立杆在这包厢,倒先来了,老总是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周局长介绍他们认识的,看到了刘立杆,就格外的热情。
他们三个人坐着寒暄,直到小武和他的老板到来,天香楼的老总见他们的客人到了,和小武他们点点头,很识趣地离开了。
小武的老板姓王,名叫王晁,晁其实是一个生僻字,但王总一说晁盖的晁,刘立杆和张晨就知道了,读小学的时候批宋江,仰晁盖,让全国所有的小学生,都知道晁盖这个大英雄,兼带认识了这个晁字。
王晁的个子很矮,比小武还矮,但皮肤黝黑,人也长得很壮实,甚至有点莽,这和张晨刘立杆印象中的,当过大学老师的形象不太搭边,甚至和小气的传闻都不太搭边,这样的人,应该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性豁达才对。
四个人坐下来,王晁一开口,声音语调,又和他的长相不搭边,他说话的时候慢条斯理,斯斯文文的,经常会用到一些书面语,每一个字,又似乎用得非常精准,但又让人觉得有些怪,有些生分。
比如他自我介绍,不会说我姓王,我叫王晁,而是说敝姓王,单名一个晁字,水泊梁山上晁盖的晁。
王晁比张晨刘立杆大十几岁,当过知青,当知青的时候实在是无聊,他说,住在那种大队牛棚改建的集体宿舍里,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其实是被人当瘟神,村里人都怕知青,偷鸡摸狗,都是知青干的,整天又屁事没有。
像我们这边的农村,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地都不够种,我们去了,只会和人家抢口粮,人家哪里会欢迎,所以一开始,知青和当地人之间,就有一条鸿沟。
开始的时候,知青人多,一个公社的,基本集中在一个知青点上嘛,村里人还拿知青没有办法。
后来大家通过各种关系,走的走,病的病,当然病都是装病,整个知青点,就剩下他们三个家里无权无势也没有门路的人,日子就不好过了,基本每天就躲在房子里,哪里也不去,去了都是遭人白眼,出去干嘛
整天无聊,没事干,也没有什么书可看。
三个人只有一本新华字典,还不知道是谁走的时候扔下的。
他们就开始背新华字典,互相比赛,看谁背得多背得快,你们不要小看新华字典,我们也是背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汉字,有这么多,而自己不认识的字,原来还有这么多。
你们要是不信,去翻开新华字典看看,我保证你十次有八、九次,看到的那页,都会有你不认识的字。
每一个字不是字,字后面都是一箩筐的知识,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背新华字典背到后来,让我们自己感觉,都变成了百科全书式的人。
结果大学恢复高考那一年,我们三个,都考上了大学,而且都是不错的大学,我浙大,还有一个南京大学,一个清华,清华的这个,现在已经去斯坦福了。
当地人还是淳朴,没有像小说电视里写的那样,刁难我们,除了希望我们快走之外,也挺震惊的,没想到这个破牛棚里,一下子出了三个大学生,把当年地区高考的前三名都拿走了,这在古代,那是要立牌坊表功的事。
可以说,我们这三个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哈哈,我去年回那个地方去的时候,发现我们住过的那破房子还没有被拆,知道为什么吗老百姓不让拆,那地方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