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诈
杜松这话听起来十分霸气,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但萧如薰总觉得不太有把握,一时难免犹豫。
萧如薰是陕西三边的将门出身,对鄂尔多斯部最为熟悉,其次则是土默特——无论是土默特本部还是青海土默特,萧如薰都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察哈尔的了解,说实话就差了一些。
他上任辽东副总兵以来当然做了不少功课,但“兵者,国之大事”,作为一名以独守孤城一战扬名的将领,他首先要确保自己在辽东的首战不会出现重大失误,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如今三条主要的军议,相对来说,当以尤世功提出的策略最为稳妥。可是,如果按照尤世功的建议执行,不仅科尔沁方面可能怀疑大明的立场不够坚决,即使从属于明军的叶赫、哈达两部援军也可能因此小瞧了他萧如薰这位主帅,认为他畏敌惧战。
这肯定不行,一员将领的强弱除了本身能力之外,威望绝对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要素。正如同戚继光出兵的时候,其麾下将士绝不会怀疑他用兵失误;如果是高司徒出兵,那就更让人放心了,意味着不仅不用担心战术失误,甚至各类保障都万无一失,哪怕战死沙场,抚恤银也肯定不会少了分毫,甚至连家里人将来都会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在这种前提下,从属于戚司令的将士毫不畏惧面对任何强敌,而从属于高司徒的将士更是一往无前舍生忘死。
这些威望都是通过一次次胜仗积累起来的,做到一次大家夸你,做到两次大家开始信任你,而连续多次都能做到并且从不例外,那大家就愿意把性命交给你了。
出身将门的萧如薰当然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知道绝不能给部下和从属势力这样的印象,故尤世功的建议虽然得到三边系将领的普遍支持,但萧如薰不能接受。
杜松的建议也并非没有道理,能够直接击败图们当然比什么计策都好使。正如同当时漠南大战之前,除了高司徒本人,没准其他人心里全在打鼓。
即便是皇上,搞不好也只是骑虎难下,既不敢强令高司徒退让以免自己威望受损,又担心高司徒万一战败影响更坏,至于最终皇上力挺高司徒,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人之间的私谊发挥了作用。
最终高司徒一战大胜图们辛爱联军,牢牢控制了土默特。从此以后,九边各镇对高司徒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原本就在高司徒影响之下的宣大系将门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随,连带着原先还有些若即若离的三边系将门,也随之呼啦啦一下全投靠了过去。
甚至,正是因为那次大胜,高司徒去辽东之后也才能那样顺利地收服非李成梁系将领,短短时间之内就把看似铁板一块的辽东将领分成了李系和高系。
但这些前提都是建立在一场辉煌的大胜之上,要是没有大胜呢?要是不幸战败了呢?要是损失惨重甚至片甲不存了呢?
靖难之役时邱福何等威风,成祖大封功臣时获封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可是,永乐七年北伐鞑靼时因为邱福轻敌冒进,导致麾下全军覆没,自己也战败遇害。成祖闻讯震怒,不仅决定御驾亲征,还剥夺了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全家流放海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看你过去功劳很大,一旦造成了严重后果,朝廷责难之下可不一定会看你过去的劳苦就网开一面。
眼下己方只有两万骑,科尔沁还没能和己方汇合,图们身边还有个连高司徒都再三在来函中要求自己小心的布日哈图,这种时候主动去找图们决战,怎么看也不是个稳妥主意,肯定不能采纳。
如此一来,那就只能接受麻承勋的建议了。麻承勋的建议其实也不算十分稳妥,其中有一个不由明满联军掌握的变数,那就是一旦明满联军和图们主力交手,科尔沁部到底能不能在双方胜负未分的时间内赶到战场,并且达成夹击态势,反败为胜——是的,萧如薰心里确实不认为两万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