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曙光
前方的战斗有麻贵和恰台吉在,高务实在布置完策略之后就没有再管。他安安心心呆在伊克锡巴尔的矮墙之后等结果,顺便处理一下各方送达到他这里的报告。
文帅和武帅的差别在大明是非常分明的,如果要简单点说,那就是武将不论级别多高,基本上只要负责作战就好,而文帅就不同了,方方面面的事都要一手管起来。
得亏了他现在只是以援军主帅身份暂时代管西北军务,政务方面的事情自有巡抚们打理,所以才算是轻松一点,只问军务方面的事情。
不过以眼下西北的局面,军务方面的麻烦也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这一团乱麻的局面,郜光先当然是有责任的,但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怪他,因为归根结底,明军自身的问题才是对各种局面都应对无力的根源。
什么问题?老问题,缺钱。万恶之源全在于缺钱。
陕西三边虽然是“九边”地区,但它其实是九边之中相对而言最不受重视的地区。这个“相对”还不是近期出现的,当初王阳明就说过,大明有四个地方最为重要,万万不容有失,失之则大明危矣。
哪四个地方?蓟辽宣大。
其实这也不是王阳明一个人的独有看法,大明高层对此都有明悟,要不然为何高务实兼任了七镇经略之后,名义上竟然能掌握八十多万军队?原因就在于大明把精锐几乎都放在这四处了。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蓟辽宣大拿走了大头,其余部分显然就只能拿小头。陕西三边从军事上而言虽然比南方各地要更受重视,但架不住人家南方各省经济条件比较好,而陕西三边这里嘛……自从关中衰退,早已不复汉唐之盛久矣,怎么可能比得上南方?是以只要朝廷的财政倾斜不够,陕西三边就只能过苦日子。
本来就不够,再加上今年大削军饷开藩禁,光靠固有财政体系,连维持局面都岌岌可危,一旦出事哪能不糟糕?郜光先此前之所以总想镇之以静,还不是因为觉得打不起?
当然,这个问题是需要二分论的,比如高务实就认为郜光先太寄希望于对方不要闹大,而严重地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于大事的决断能力。正因如此,他才在出手弥补失败之后,果断放弃了郜光先,然后亲自上阵,来给三边实学派擦屁股了。
在外行人看来,三边现在的问题就是多路挨打,只要高务实的大军一举荡平叛军,将无论哱拜也好,博硕克图也罢,亦或者火落赤兄弟之流,通通击败甚至剿灭,三边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想法,非要说错,倒也没错,但实在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自古中原农桑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锋,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农桑文明主守,游牧文明主攻。
汉唐两大盛世,在国力最巅峰的时期都曾发动反攻,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战绩,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只要你稍有衰弱,攻守转换立刻就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民族特性决定的,说什么人家是狼图腾,崇尚进攻云云。然而高务实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主要是武器水平和军事战术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后世的外蒙古依旧保持游牧民族的绝大多数传统和特性,怎么没见他们南下?
这个比方或许有点不合适,但道理还是明摆着的:热兵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游牧民族的兵器优势被倒转,还南下做什么,送人头吗?
骑兵的战马本身也是兵器,就好像机械化部队的运输工具,哪怕它们不装备武器,你也不能说它们就不是兵器的一部分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蓟辽宣大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挨打,而陕西三边这次就挨打了呢?兵力是一方面,财力是一方面,而这两方面加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答案:游牧民族的首领们认为,打蓟辽宣大危险,打陕西三边安全。
蓟辽宣大方面,通过漠南之战和辽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