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无线电
这三百河西少年被安置到夏云新修的大夏第一小学中。
大夏第一小学就建在太极宫北面,出了玄武门,往右走就到了。
校舍用的是筒子楼,材料用的是竹筋混凝土。
用混凝土的好处是建造比较快,而且房屋的保暖性也有保障,坚固程度更是没得火,而且也不易失火。
坏处也显而易见,就是丑!
用竹筋替代钢筋属于是迫不得已,毕竟现在以汴州的冶金水平,让他们开发出适用于建筑的钢材不知道猴年马月去了。
而且竹筋的强度也不算差,造个四层小楼还是很稳当的,关键材料易得,竹子到处都是。
教学则是由夏云亲自授课,当然夏云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委托张途、公孙义、荀坤等人去代课。
这段时间夏云除了忙于这所小学,其余时间就是在折腾新发现的生物电能。
电能做很多事,但靠个人生物发电来带动工业发展的话,属实是小马拉大车,不自量力了,毕竟人每天吃的食物就决定了产生的能量的上限。
不能用于工业,但能应用到军事上。
无线电,这是夏云第一时间就想到的。
现在武卫军借助热气球和望远镜,通讯条件已经比同时代的军队超出太多,因此夏云才玩得出打败燕王的那一套天炉战法。
但这套通讯系统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就是必须仰仗于天气,天气越好,通讯范围就越大,反之要是遇到了大雾天气,这套系统基本就失灵了。
其次,传达的信息不能太过复杂,比如夏云最后发起总攻的信号就是点燃热气球,但如果夏云当时想要调整各个小队的位置的话,基本就不可能了。
但有了无线电就不同了,通过摩斯码,夏云想要传达什么样的命令都可以,并且不受天气影响。
有了无线电再配上热气球的高空侦察,剿灭关中群盗指日可待。
而且无线电不仅能应用在军事上,在政治上也能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大夏的版图现在北至燕赵,南到交址,从最南到最北,信息的传递起码需要一个月,这还得需要驿站的人日夜兼程换马骑行才能够送达。
这也是古代帝国疆域为什么有极限的原因,如果大到像蒙元帝国那样骑马穿行要花上一年时间,那么就离分裂不远了。
毕竟地方上发生个什么,中央得到消息要半年以上的话,那么到时候肯定黄花菜都凉了。
关于无线电,夏云一共弄了两种,一种是短波电台,另一种就是手持无线电对讲机。
只是可惜的是,电台的发射需要的功率非常大,没个二十年以上的精纯内力休想驱动。
而有二十年功力的武者,可不是大路货,暗卫之中除了夏言,也就两三人能符合要求。
这让夏云的武卫军通讯改进计划受阻,看来必须得从“天下第一武道会”上招一批武林高手进入军队了。
手持无线电对讲机就简单多了,只是因为功率原因,通讯距离最多不过百步,不适合军队的调动。
但更适合暗卫进行安保特务工作,于是夏云便让皇宫里的工匠,按他造的原型机进行复制,争取做到暗卫人手一部。
六月艳阳似火,王驹和余岩还有锦绣帮的随行人员终于赶到了京都。
“我原以为以蓉城之繁华就算不及京都也相差无几了,现在看来真是错的厉害啊!”余岩看着朱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感慨道。
王驹冷着脸没有搭话,这一路上,他终于搞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对余岩有种说不出来的忌惮。
那就是余岩喜好男人,但他不喜欢,若不是为了报父仇,他早就逃之夭夭了。
为了保障自己的清白,王驹只得对余岩尽量敬而远之,余岩献的殷勤他只做没看见,余岩说的任何话他也不会搭白。
只是王驹的努力却始终收效甚微,余岩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