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众僧济济,谁解佛经佛法
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众僧诵毕,只听一太监声音说道:“汝等秉立丹衷,福有所归,太后与陛下重赏每人秋冬僧衣僧袍及袈裟各一件,台前众僧,赏僧衣僧袍各一伯,望切休怠慢佛事。”
台上台下众僧听了,一齐顿首称谢。
方丈与监寺悟严见此情景,只道今日事到此刻,只须一会再陪安帝与太后进去喝口茶,聊会天,这准备了大半年的法会,就可结束了。
太监说完话后,众人就等安帝下旨,即可三呼万岁告退时,却见那安帝回头,对宝罗盖下的一人说了些什么,众人也听不清,却见站在附近的方丈与监寺悟严脸色大变,一副惶恐的样子。
原来方丈与监寺悟严听得清楚,安帝回头对宝罗盖下一人道:“母后,孩儿自到这寺里来,见此寺一草一木,无不是在先太皇的关照下盖的,先帝也曾多次到此寺拜佛听法,可见我朝对此寺隆恩深厚,为不使该寺众僧因皇恩沐浴,负了先帝苦心,今日孩儿想考考他们,一来查一下众僧是否一心事佛,二来也想求解下近来孩儿读佛经时的不解。”
只听那太后笑道:“陛下有此心意,难能可贵,有何不可。”
安帝得太后同意,回身对方丈说道:“当年先帝赠与你们经书,你们可都熟读记熟了?”
方丈忙躬身回道:“我等蒙圣恩,日夜诵读佛经,凡入藏经堂诸僧,皆已熟记佛经,堂前僧人,因有杂务,或有年少初来者,虽不能与藏经堂诸僧相比,但也是日夜勤作功课,不敢怠慢佛事。”
安帝闻听笑道:“既是如此,悟能法师,朕今日考你寺众僧一考了。”
方丈忙又躬身道:“谨遵陛下旨意。”
安帝点点头,一招手,立刻过来一太监,安帝对他低声说了几句,那太监又取来笔与墨,在一张丝帛写了起来。写好后,又有一太监接过来朗声诵道:“陛下见汝等佛法精深,深感心慰,但白马寺仍佛门圣地,又是朝廷钦点御寺,当为天下僧人表率,今奉皇恩,出上三题,凡答对者有重奖,钦赐。”
那太监缓了缓又道:“第一题,众僧中,谁能诵《四十二章经》之第四十二章?”
闻听此题,站在台上的方丈和监寺二人对望一眼,均是心下稍慰,心想幸有准备,于是将眼向藏经堂众僧望去,只见里面走出一人,正是悟尘,只见他先对着台上施了礼,便合什念道:“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汉安帝听了,脸色如常,微微点了点头,道:“赏。”即有一太监捧着一包袱上来,喊道:“陛下赏云锦袈裟一件。”将包袱递与悟尘,悟尘谢了皇恩,依旧归队。
那太监又上来道:“陛下有旨,第二题,着台下众僧回答,当年先帝最喜爱四句佛偈,第一句为‘一切有为法’,后面三句是什么,谁能回答?”
台下众僧听了,却皆是默不作声,这些人此时遇着如此大场面,会的也忘了。
金蝉听身边弘云低声念道:“一切有为法,如,如,如。”却如不上来,想来是想不全了。他念的前两句,自己正好在齐云塔中见到过,于是低声说道:“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弘云听了大喜,低声道:“对、对,我正想不起来呢。就是这两句。”他抬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