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大败局》读感
读大四的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喜欢读书了,而且读了不少,这从他们校图书馆的借阅排名第五可见一斑,还有他买的现代阅读武器——KINDLE,这东西我用过,的确挺方便阅读且不累眼睛,下载一部书很便宜。但是,纸质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儿子说。他读的大多是现代管理方面的书,并且颇有收获的样子跟我卖弄自己的心得,甚至说教。他建议我别看几百年前的老书了,要看点儿现代的,即便在西方人家喜欢《孙子兵法》的多,而《道德经》、《论语》等却少有人看。于是他就推荐了几本过来,内容关于斯坦福教授十几年前对虚拟产业发展预测的书,等等,我听了以后,头脑蒙圈,拒绝阅读。不过,他承认,自己喜欢阅读,跟我喜欢阅读有些关系——正应了他说的对老年人要跟对待孩子一样,采取鼓励教育的调侃。
《大败局》上下两部和另一本MBA的书都是快递到家的,儿子计划寒假读第二本,而第《大败局》是送我的。吴晓波这么有名气的财经作家,对于我竟然仅仅局限于听说过。而书中关于太阳神、三株口服液、飞龙等企业和企业家的名字,却对我来说非常熟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正是和儿子一样的年岁,从大学走上社会,意气风发——这些个巨人如史玉柱等都是年轻人崇拜的英雄,他们在我们眼前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制造了一个个奇迹,却又三五年犹如昙花一现地消失了,如同一道绚烂的烟火,瞬间映照过我们头顶的天空。
通过书中内容,我近距离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奇迹产生的背景、迅猛发展的过程和令人扼腕的终结。一个年营业额80亿的企业说倒闭就风卷残云般地倒闭了,一个个标王如秦池、爱多说关门就关门了!千万种原因中,我突然就发现怎么这些崛起的企业大多都是保健品或者很快从市场消失的产品如VCD呢?低成本、高利润、大需求,加之铺天盖地不计成本的宣传造势,就神奇地成为有担当有使命的民族工业了呢?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产品的质量、做企业的良心道德以及市场秩序和规矩,都被忽略了。这怎么能长久呢?!
中国私企的寿命三四年,美国七八年,日本十二年。所以,追求高质量,打造新秩序,讲究道德经营等,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真正需要。企业如此,政府如此,国民更是如此。没有一个规范的社会秩序,不讲道德不求高质量的国家,令人担忧。大浪淘沙,有内涵的产品才会经久不衰,有道德有追求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要过年了,家里需要更换餐具。在儿子的推荐下,看了许多日本制造的餐具,跟我们的不是一般的差距,包括价格和质量以及美观度。曾经在欧洲买过一些东西,包括日用拼,也看到过怀石料理的菜品器具,不由得感叹:我们中国为什么就做不出这么精细有文化有品位的产品呢?当然,古代的故宫里是不缺乏这些东西的。、
刘鹤,这位***的智囊,前天在达沃斯论坛的发言令人期待:我们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看来从我等小民到高层,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跌打滚爬摸索前行,终究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可喜可贺。
想起葛优演的《私人订制》,不由得想说:我们太俗了!什么时候能雅呢?怎样才能雅呢?恰如看到了米其林三星店的日本怀石料理,每一个菜品都是艺术品,不忍进食的感觉。精益求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
《大败局》上、下两部读完,不由得为那些折戟商场的一个个英雄的悲惨结局而扼腕叹息。政治,是任何中国商人,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绕不开的话题。商场的故事折射到体制内的情景之敏感,是很少有人谈及和深度研究并公之于众的。这也就安慰了那些无数在体制内的人的凄凉灵魂。
令人欣慰的也有,如华晨的创办者仰融。他卖掉股票携带巨资去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