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一封发黄的老书信
儿子放假回来,在我的一再“恳求”下,给母亲去了一个电话,老太太非常高兴。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是我还是请假一天,带老婆孩子回去看望老母亲——我一个人回去的勇气越来越丧失殆尽。我非常理解那些和父母决裂即便耄耋之年的父母悔恨不已也不想见老人一面的人的心里,无人能够想象得到那种家庭暴力或者冷暴力给一个人的心里造成多大的伤害和痛苦,而我们却总觉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没有任何错误,相反却误以为那是爱!
去侄女家接了嫂子,妯娌俩在后排座开始了两个女人的交流,嗓门越来越大,无非是家务事儿公公婆婆大姑姐的事儿,气的儿子忍了再忍还是爆发了,吼了一声,两个女人先是禁了声,再后来渐渐地压低着声音说些话儿。
跑高速回家,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不过55元的通行费也不便宜。见了大哥,一副气呼呼的样子。他和二姐和母亲的怨恨怕是永远消除不掉的了,所以我就没勉强他陪我一起回家。都快六十岁的人了,心态如此令我担忧。
和母亲见面,非常平淡,只要不提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儿以及二姐,就太平了。母亲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我建议由二姐负责。毕竟父母的所有积蓄既然给她了,她就有义务照顾好母亲。估计舅舅也这样劝慰过母亲。
天很热,幸亏东屋装了空调。妻子陪母亲喝点儿啤酒,我开车就没喝。我拿出点儿钱想给母亲,母亲却在那儿点钱,说给孙子。说实话,母亲对孙子的爱才真正是无私的。
回程路过莱西湖,只剩下一点儿水了。今年大旱,大沽河断流,用水紧张,包括院子里的水井也干涸了。
几次搬家,都舍不得扔掉一些过去的信件,包括父亲的来信。
又是一个周末,懒懒地在阳台的躺椅上查阅相关资料书,竟然又看到了夹在书里的父亲的家书:多么熟悉的字体,多么熟悉的往事,二十年前的父母对儿子的一片热切期待和爱,流露在一段段的文字里。
其中有封信,是父亲听说我的论文被某研究会采用并且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参加学术会议,且单位公费支持,十分高兴,索要我的论文,看过后觉得深度不够。在他看来,论文应该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可操作性,可以指导人类的社会活动,殊不知,秀才的一己之见怎能敌得过领导的拍脑门定事情呢?虽然他鼓励我多学习,写出更好的论文,可惜,我似乎再没有写过一篇,倒是游山玩水的文字写了不少——这个他老人家也建议过,并且引用唐诗“乐山乐水”句子,并且在括号里标注上yao的拼音,这真是我第一次知道!可见当年对他老人家的教诲不是很上心。
现在看来,父母二十年前对我的期待,我有些辜负,虽然经济条件上来了,好多了,可是,对精神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变淡了。“最好不要当官,除非你能力超强,也不要争着当。无官一身轻,此话很有道理。我亲眼目睹咱们村三个村长都死于非命,都没有活过四十岁。一是因为乱世,二是因为他们爱出风头,想当官。”父亲的这段话回头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自己身边倒下去的领导身败名裂的“官儿”真的不少,自己如果顺风顺水在仕途上没有坎坷,怕是也进过监狱开除公职了吧?好险!
看着父亲的信件,就想耄耋之年的父亲耳聋不会接听我电话,似乎这些年也都放弃了写信的习惯,多少在父子间有了些许隔阂和遗憾。匆忙回家一次,也和父亲交流不了太多话题,话语不多的父亲是不是还有好多话要说要嘱托呢?
这次搬了新家,父母还没有来过。过些日子,他们会来的,并且从今年开始在我家过春节。那时候,真希望父母能够多一些快乐和满足在苍老的脸庞,不再有过去拮据年代的悲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当我说天天带老人出去下馆子时候,儿子用庄子的话比喻父母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享受上的。果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