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过五十日过午 > 4、时间去哪儿了 --我和这坐城市

4、时间去哪儿了 --我和这坐城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十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而在人的一生里却是很漫长的一个时间段。你的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呢?

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一名在校高中生;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也即将高中毕业了。三十年前,老家莱西从烟台划归青岛,那是因为产芝水库的水资源对于缺水的青岛市十分重要;三十年后的今天,产芝水库改名莱西湖了,半岛的母亲河——大沽河被改造为漂亮的景观河,巨大的风力发电风车,绿草如茵,水面闪耀,真有些如梦如幻的魅力。

刚来青岛求学的1988年,我对青岛这个城市的印象好失落:湛山村,浮山所,吴家村,菜园,田地,平房。湛流干路从辛家庄往东,就是土路了。进入大学校园,孤零零的几座楼房,黄土四处堆积的荒凉校园,甚至也没有围墙,四处可入。校门只不过是两个砖垛子而已。

如今,三十年的时光,我由一个少年学子已经步入中年,随着双鬓染白的同时,变化着的还有这座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人流如潮,车水马龙。当我站在青铁中心51楼样板间俯瞰窗外的风景的时候,除了鲜红的五月的风的雕塑,远处的太平角、湛山寺、第三海水浴场等景点,都需要认真地辨认,而我脚下曾经就是一片浮山所村的菜园子。唯一不变的是那片蔚蓝的海,以及远处屹立的山——崂山。

爸爸奖励我考上重点高中的那辆“永久”自行车一直陪伴我好多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从单身宿舍搬入分配的婚房,就是用它完成的。如今单身宿舍不见了踪影,却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故事。

都说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不努力拼搏,回望自己的青春是浑浑噩噩的青春,会有幸福可言吗?三十年,身边的人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令人惋惜的,有令人羡慕的,也有令人不齿的。但是自己一直坚信:活着,就要有所担当,上对得起爹娘,下对得起妻子儿女,总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十年,时间去哪儿了?其实,都用在了奔向幸福的路上,和全国人民的梦想一样。虽然有坎坷,但是有希望。

1988年的初秋,我,一个农村孩子,拖着行李来到这个城市上学,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一名大学生。

25年过去,一直在这个城市忙碌,生活,似乎忘记了抬头观看这个城市的模样,除了身边仅有的那些熟悉的景物。直到有一天,我来到了市区的中心上班,恍惚中才发现,原来这个城市变化如此巨大。

一座座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披着各色亮丽的外衣,展现着不同的婀娜身子,甚至有被称作“土豪金”颜色。蓝天、白云、碧海、帆船,显得这个城市真的好动感,好摩登。

街头穿梭的人流车流,一种繁华忙碌的景象。可是,“现在是红灯,请禁止通行”,“现在是绿灯,请快速通行”,外加穿着红色马甲的大妈大爷的努力指挥,吹着哨子,挥动着小红旗,喊停闯红灯过马路者。只是,过了几个路口,人流稀疏的地方,就少了这些繁缛细节,随便了很多。

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们,穿着和上海、香港的白领似乎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正装的穿着数量比例上,大多是休闲装,走路也是休闲的样子,而不是那种忙碌快捷轻盈的步调。银行职员的西装就统一成了一个颜色,非黑即蓝,走路同样是很休闲的样子,有些不够协调。

据说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们的一日三餐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渠道。所以,早晨的几个快餐车往往就排起了长队,三元五元的手抓饼、包子、稀饭、鸡蛋就成了白领们的早餐,买上以后急忙离开,边走边吃的也有,到办公室匆匆吞咽下去完事儿。中午,或许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有力度的原因,快餐车、摊点,包括烤地瓜、卖包子盒饭的小贩很难见到,所以,旮旯里的拉面馆、包子铺等就成了白领们的聚集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