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过五十日过午 > 257、十月初一送寒衣

257、十月初一送寒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每年阴历十月初一,在中国北方又叫寒衣节,也就是上坟祭奠祖先送去御寒衣服的节日,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清明节,也就是寒食节。据说和孟姜女给丈夫送寒衣哭长城的故事有关。

今年的寒衣节正好是周末,于是就和妻子周六返回了老家。中午煮了螃蟹,给牙口不好的老母亲剥了些吃了,又陪她喝了一点酒,老太太应该是天底下自我感觉最幸福的人之一了。

饭后,和妻子去村边蔬菜大棚跟前挖荠菜,经过村民指点,找到了很多,一挖好几棵。大棚里有人跟我搭腔聊天,也是认识的。如今他们两口子靠蔬菜大棚,种甜瓜、蔬菜,每年都有二十多万的收入,给儿子在烟台也买了房子。他从大棚缝隙扔出来几把荠菜,又大又嫩,但是他告诉我,越是这样的越是没有荠菜味儿,不如我在挖的露天的。妻子也很卖力气,挖菜上瘾,舍不得走。最后,我们俩腰酸背痛,手掌都磨出了水泡。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农家肥的味道,毕竟小麦刚刚出苗,大棚开始整理准备种植甜瓜了。这也就导致苍蝇很多。

回家刨了几棵母亲种的芋头,每棵都长了二十来个。雨水大,芋头丰收。而母亲种的芹菜以及我从院墙外采回的野生蔬菜,就成为晚餐的可口两个菜,至于制作办法都是我想象的、妻子照做。

次日去镇上给母亲交医疗保险,不过人家都休息,于是把相关资料送给了大姐夫叫他明后天跑一趟。他给大哥捎来一百斤花生米,我都纳闷怎么吃这么多花生米呢?顺路给母亲买了鸡蛋和苍蝇拍,还有一个往炉子里添煤的小铁锹。按理说不许烧煤,可是,怎么取暖呢?天然气管道没有,液化气罐继续使用,自来水还是定时晚上供应一个多小时。乡村振兴真的是久久为功的事情,不过村村通公路速度很快,包括原来公路边茂密的绿化带的树木花草都铲除了,因为遮挡视线,出了几次交通死亡事故——国外的经验作业我们直接抄写就好,何必浪费那么多财力物力折腾呢?

去祖坟上坟,遇到很多久未谋面的堂姐堂兄弟们,一起说些话。如今父母这代人基本都没有了,所以过年回老家的也就少了,于是就很少交流。坟头长了很高的茅草,我用铁锹用力铲除后,进行黄表纸的放置和祭品的摆放。如今老家也不许烧纸了,避免引起山火。这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吧。父亲、爷爷,以及曾祖的墓碑有些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一排排的辈分排列很清晰。父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他的音容笑貌还那么清晰地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甚至出现在我的梦里。

如今身边的老人走得差不多了,母亲和岳母的养老问题也成了家庭主要问题,好在母亲能够接受老了不能动弹就去养老院的现实,而岳母却坚决反对去养老院,今晚妻子就要过去陪她睡觉——退休后的妻子,面临很重的养老压力。

母亲坚持给我们包了饺子。妻子去村里压挂面的邻居大哥家买了一袋子面粉,确保是今年的新麦。邻居大哥拍拍我的肩膀,表扬我混得不错,我只是摇头说了一声混口饭吃上个班而已。他的弟弟是我小学兼初中同学,在我们县城工作。

母亲又一次因为二姐的事儿跟我翻了脸,跟孩子一样。我嬉皮笑脸跟她继续开玩笑,她也就不生气了。但是,二姐一家人自从父亲走了以后,家里的积蓄被父亲全给她买了保险以来,就很少来家里看望母亲了,尤其是二姐夫。母亲跟二姐说了多次电灯开关坏了,直到我回来硬着头皮才自己采购修好。家务事儿,没法说理就都不说了吧。

晚上看到马路口以及小区外边好多烧纸祭奠的,烟雾升腾。次日一早看看烧过纸的地面,狼狈不堪,即便环卫工人清扫以后,也留下很难看的痕迹。仔细想想,这个节日,早在农村一直称作阴历十月一,上坟的一个节日,就连寒衣节,也是这些年才被人们知道,并冠以西汉造纸蔡伦或者孟姜女的传说故事。而城市里几乎是看不到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