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化学弹来袭!独立团尿布解毒大法!
剂。
其主要原料是苯氯乙酮,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白色毒气,人类吸入后会并发出呼吸困难、咳嗽、流泪等多种不良反应,吸入量越大,出现的反应也会越强烈。
所以如果处于高浓度下,是会死人的。
其与现在警用的催泪弹区别,是后者的主要成分是无毒性的辣椒素或是毒性较小的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再配以镁、铝等速燃剂使其在发烟时也能发光。
第二种为窒息性毒剂。
其主要原料为“光气”。
这是一种高毒无色气体,吸入人体后,其分子中的羟基会与肺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酰化反应,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轻度中毒者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炎,重度中毒者则是肺水肿。
总之,就是让人呼吸困难。
第三种喷嚏型毒剂。
这种主要原料为二苯氰胂的毒剂虽然不如糜烂性毒性杀伤力大,但是胜在见效奇快,人在无防护状态下,30秒内不跑出毒圈就会不受控制地打喷嚏以及呕吐,基本丧失战斗力。
这也是日军在华夏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毒气。
比如武汉会战期间,日军总共发动375次毒气攻击,使用“赤桶”4万余个。
之所以命名为赤桶,是因为这种武器都是以红色作为标识。
第四种为糜烂性毒剂。
这种毒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芥子气及路易氏气。
如果说前面三种毒气是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只要防毒面具即便处于毒圈内也仍能坚持战斗的话,那么芥子气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无孔不入!
这东西主要机制就是通过人类体表的一切毛孔深入皮肤,破坏机体细胞,使皮肤或粘膜发泡、糜烂,从而导致全身中毒,直至死亡!
这四种毒剂中,理论上前三种都属于非致命性毒剂。
只要戴上防毒面具或及时撤出战场,基本不会有太大人员伤亡,即使少量吸入也不会有后遗症。
而糜烂性毒剂则为致命毒剂,素有“毒气之王”的称号。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玩意儿难缠,但起效慢,就算是无防护状态下暴露在芥子气中,只要首先确保不要让过多的芥子气从口鼻中吸入,那么通过身体毛孔渗入皮肤的芥子气则要至少30分钟才能起效。
通常是2-4小时,这个阶段一般称之为潜伏期。
而在潜伏期内中毒者是没有异常反应的,但万幸中的万万不幸是一旦过了潜伏期,中毒部位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又会形成溃疡和坏死,尤其是脖子、腋窝以及男性生殖器部位反应最为剧烈。
赵刚其实给战士们做的应对毒气弹培训也非常简单。
无非就是在毒气产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屏住呼吸,并且寻找到毛巾和水源打湿捂住口鼻,并且要顺着下风方向逃离,尽快撤离战场。
如果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尿代替水!
很显然。
现在身处战场中鏖战的独立团战士就不具备寻找毛巾水源的条件!
之所以这么做,原理也很简单。
一是过滤、先阻隔掉烟气层的流动,使部分毒气跟随毛巾本身吸附的水份挥发。
二是水解,如苯氯乙酮这种催泪性毒剂遇水就很容易被分解失去毒性。
至于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就要难缠一些,它们既能渗透纺织物又难溶于水,所以必须在水中加点特殊的东西进去,促进它的水解。
那这个时候,尿就派上用场了!
争年代绝大多数华夏是吃不到含固定酸的高蛋白食物,只能吃菜,所以他们的尿液偏碱性。
但随着部队分家扩大,尽管独立团各部队伙食不错,但天天一顿肉的生活还是被按上了暂停键,只能是隔三差五的改善伙食。
而恰恰是这个碱性尿液,歪打正着地成为了军队唯一供应的上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