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官费留德
当初夺下台岛之后,韦珣通过在德国的人脉购买战舰的同时也组织了一批官费留德的青少年,第一批只有一百四十多人,学习的内容大都是机械、物理、化学方面华夏急需的。之后每年都挑选优秀的青少年官费留德。
1901年三月21日,三月三,上巳节。过完年的韦珣在澳门的港区,这一次又要送走三百二十多名在工科有天赋和兴趣的青少年。
比起之前只能从闽粤台三地挑选青少年,这一次数量比之前每次少则五六十人,多也不过一百三四十人要好上很多。
他们大的只有十三四岁,小的才十一岁,都是复兴党在各郡的在读学童中挑选的。
复兴党掌控地方之后,对私塾、满清的学府、公办学堂都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指导。从原本只学习八股经义变成复兴党每周委派的物理、化学、机械方面的教师到学堂内讲习基础知识。
这些教师大都是闽粤沿海或者南洋华侨,他们在教会学校受过这方面基础教育,虽然说不得精通,按部就班教习基础理论还是可以的。
因为人手不足,他们被分派到各省各郡之后,每周需要在各县的学堂授课,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今天在甲县,明天到乙县,后天又要去丁县。
可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深刻明白所作所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不辞辛劳的奔走在各县学童私塾,教授他们所学到的基础科学知识。
看着这群少年人稚嫩的面庞,韦珣向他们庄严的敬礼,之后才说道:“同学们好!”
“总司令好!”
“总司令好!”
回应的声音并不齐整,韦珣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笑着说:“你们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初我十二岁不到就想要到欧洲去看看,看看那些洋人的国家为什么会强大,看看他们为什么可以制造出我们想象不到的武器来欺负我们。”
“我去了德国、法国学习了军事,然后我回到华夏,利用学到的知识组建起现在足以保护我们的军队,于是我们不再怕洋人欺负我们了。”
“可国家和民族想要发展,想要复兴,光有军队是不行的!我们现在造枪造炮都要从洋人手中买设备!我们日常打个火都要用洋人的火柴!”
“你们都是精挑细选的好苗子,你们去了德国,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你们学到的知识将会给我们国家的强盛贡献巨大的力量。”
韦珣讲了十来分钟,说着自己当时留洋时候的见闻,受到的欺负,当时是什么想法;又告诉这些孩子他们所学的东西对于华夏发展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的留洋学子大都是爱国的、质朴的。他们或是官费、或是自费和各种原因得到留洋的机会,然后接受了先进的知识和理念,然后回来报效国家。
比之后世的那些留学只为拿一纸文凭镀一层金粉,或者拿一张绿卡的人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这些孩子到达德国后除了德国那边会安排人员帮他们补习知识,还要学习德语,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
相比于留美、留法、留英,韦珣更喜欢德国的学习氛围,学术、工作上的高度自律和严谨会培养这些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就韦珣亲身所见,德国人虽然没有后世吹嘘的那般过分严谨,但是比之英法美也是强上一筹的。
尤其是教育的前几批人,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会对华夏造成极大的影响。
法国人的浪漫自由,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白头鹰的自由皿煮,在韦珣看来这些风气都不适合。
见到学生们上船之后,教育部副部长蔡元培感慨的说:“华夏复兴,在于教育啊。”
韦珣听到他的话说道:“鹤卿先生说得极是,我听陈嘉庚说我们派到德国学习的第一批师范学生就要回来了?”
蔡元培知道他问的是1897年年初和1898年年中选派的师范教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