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草莽(三十九)
王世充的愤怒半是因为今日被徐乐几番顶撞颜面全无,另一半也是因为洛阳的局势。
虽说邙山之战取胜,可是对大势而言,并没有什么帮助。
瓦岗十三万大军的建制完整,自己手上却没有多少可战之兵。
除此之外,物资的匮乏也是个致命破绽。
哪怕瓦岗军不来进攻,就是和自己保持对峙,洛阳也坚持不了多久。
城里已经没了粮食,就算是吃人也维持不了多久。
一旦粮草耗尽不战自溃,自己不是还得败亡?
要说这件事的罪魁,其实还是王世充自己。
东都洛阳不同于长安,它虽然是大隋的陪都,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原的心腹所在便于遥控全局,可是城中的粮食储备却并不富裕。
在杨广的规划中,粮食除了要保证东南供应外,主要是往关中以及北地集中。
草原突厥以及辽东高丽,都是杨广心中要征伐的目标。
自古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何况他要打的是灭国大战,粮食消耗不是小数。
是以杨广才把长安设为中转,在城中广修粮仓积蓄粮草,再从长安把粮食送到边地要冲,为将来的大规模征伐做准备。
杨广给洛阳的定位,则是积蓄钱财的所在。
当兵打仗固然要有粮食,赏赐也不能缺少。
仗打得越大越苦,给的赏赐就得越多,否则就可能发生兵变。
杨广对于武士素来不吝封赏,为了日后的大估摸攻伐,就更不会让武人吃亏。
在洛阳仓库里,除了武器兵装外,存的最多的,就是布匹绢帛乃至上好丝绸。
财货当然不是无用之物,自古来财帛动人心,不管是疆场厮杀还是收买兵将发动叛乱,都离不开财货支持。
王世充之所以能在与七贵的斗争中胜出,就是因为他掌握了城里所有的仓库,用仓库里面堆积如山的财帛收买了兵马,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就连皇泰主身边的禁军,都成了他的爪牙,这里面固然有其他因素,钱财显然还是主因。
不过和粮食对比,显然还是粮比钱更重要。
当初杨广是从全国的角度,对不同的城池做出规划。
等到天下分崩的时候,这种安排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洛阳城有钱无粮,府库中积谷无多,这就是困扰洛阳军的最大问题。
如果是天下稳定的情形,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从洛口仓调粮来解决。
但是眼下洛口在瓦岗军掌握之中,洛阳及周边辐射的州县都没有什么粮食,这个弊端就足以致命。
王世充也是个有办法的,他先是命令封锁消息,随后让部下以高出市价十倍甚至二十倍的价格从民间收购粮食。
之所以城中百姓大多衣衫整洁甚至身穿丝绸,就是因为王世充的这条计策。
他用财货从百姓手里买粮,把整个洛阳及周边州县的民间粮食几乎搜罗一空。
再就是用钱财打点关节,从李密麾下爱将邴元真手里购入米谷。
除此之外,他又派人到处去散布消息,让商贾知道洛阳粮价高涨,靠这种手段吸引商人运粮至此。
靠这些手段,在开战之前王世充收集了不少粮草,但是随着战事展开交通断绝,这些手段都失去了意义。
外部的粮草无从筹措,洛阳进入一个坐吃山空的状态。
而且王世充守洛阳不同于殷世师守长安,他没有驱民出城,反倒是拼命吸纳百姓。
在瓦岗军的正式攻击开始前,王世充就安排心腹到各处散布消息,称洛阳可以为百姓提供庇护,为流民主持公道。
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不如草芥。
不管是交战双方,还是各路流寇乃至地方豪强,都把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当成肥肉来夺取压榨。
这种时候是没有什么慈悲的,几万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