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皇家发行商 > 第199章:辽夏之战起

第199章:辽夏之战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佑元年(去年因为黄河改道改元),即西元1049年,三月。这是一个令赵祯感到悲伤的月份。

因为在这个月,西北那一块,党项人和辽人打起来了,原因是部分生活在辽朝的党项人逃去了西夏。

当然,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是西夏的崛起破坏地区平衡。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去年元昊死了,不仅宋朝想着趁机灭了西夏,便是辽朝也有这个想法。如今在位的耶律宗真可没有遭遇草原雪灾,可以腾出手来。

你可能会好奇,咦,这两个国家打起来对宋朝不是好事吗?唉,要从两方面看待。此战倘若是西夏赢了,对于宋朝是好事,若是辽朝赢了,顺势吞并西夏,那整个北境将面临空前的边防压力,辽人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南下,对于宋朝而言,简直是噩梦。

目前从南下辽使口中可知,耶律宗真发兵三路攻夏。北枢密院使萧惠率南路军渡黄河,向河套地区推进,攻西夏东境;耶律敌鲁古率北路军攻西夏右厢地区,南下攻凉州(今甘肃武威);耶律宗真自己则是亲率中军攻西夏中部。

原本还争论不休的黄河之议,被这件事吸引去不少热度,两府宰执针对此事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很是悲观,建议赵祯要边境军队严加提防,防止辽朝灭了西夏之后顺势南下。

知道后续历史发展的赵昕,在紧张焦灼的环境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就好像是在看笑话一样,听着他们沉重的语气,好像下一刻就要亡国一样,真是莫名可笑。

他们看不见西夏胜利的可能,也高估了辽朝,辽朝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历经百余年,比宋朝的时间还要长,其内部问题绝对不比宋朝少,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血气已然虚弱。

最后朝廷决议的结果,是翰林院学士钱明逸报使契丹,让他去契丹那里打探消息,若是真有南下的说法,早些传递回来。

赵昕倒是想要告诉赵祯莫要忧虑,只是总不能够说自己开了天眼吧。就目前西夏与辽朝两国国力而言,真的是不在一个等级上,西夏最近又是主弱国疑,只要辽朝不浪,灭亡西夏的可能性真的很大,赵昕也不敢担保历史会和自己记忆之中那样演化。

所以,最终赵昕选择了闭嘴,静静地观看事态发展变化。

今年也是科举之年,准确来说是会试之年,二月是考试的月份,三月则是公布录取名单的月份。

今年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千三百九人。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后世明清三年一比,每次不过是三四百人而已。

北宋不仅科举录取人数多,而且开考次数还多,并没有确定三年一考,北宋到如今不到百年,却有五十多次科举,几乎是两年一场科举。

总而言之,北宋整体官员那是一个无比惊人的数字,赵祯在位时期尤甚。英宗继位之后,才确定了三年一考的规则,延续至明清,但是英宗之后几个皇帝,录取人数也是巨多,一千多,两千多有不少次。

所以,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北宋官员待缺年限如此长了。很多人本来考中进士的时间就晚,这官缺没有等到,自己先去见列祖列宗了,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

看着走在朱雀大街上,头上带着鲜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胯下骑着高头大马的登科举子们。赵昕心中说实话,其实是为这些人而感伤的,这让他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数十年科举之路,走到这里算是毕业了,可是毕业即失业,想要拿到官缺,没个五六年不要妄想,若是无人提携,这辈子连两任官都当不到,一直等磨勘。

与其给人以漫漫无绝期的失望,不如一开始就是绝望,减少录取名额。

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很多人心目中,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让他们去当教书先生,多半是不愿意的。

归根到底,整个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不需要这么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