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如真的一般
纵使对于来自现代社会,拥有许多古人无法理解的理念的诸葛松来说,也不得不承认在处于冷兵器时代的三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攻伐,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不折不扣的“人肉战”。一个政权拥有人力的多少无疑是其生存和扩张的最基础因素。
诸葛松在名义上所统领的武陵郡,虽然隶属于刘备所建立的势力之下,可眼下长江水暴涨,南郡的援军难以奢望,那么这场面对十万蛮兵的战争很可能就要由武陵这一个郡来承受了。
对于刚当上太守不久的诸葛松来说,扩张根本不是他所考虑的事情,只有生存,在强兵压境之下,才显得无比重要。
诸葛松现在其实没什么主意,上次生擒沙娜,一是因为对方轻敌冒进,再就是她手下也只有一千蛮兵,诸葛松虽然只有数百人,可双方的力量对比还不是特别悬殊。
可现在蛮王可是倾尽了五溪蛮族的所有蛮兵前来进攻武陵郡,武陵郡的郡城内只有万余人马,并且也谈不上什么精锐,野战肯定是找死,至于打埋伏,十万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就算是蛮兵也一定会是斥候满天飞的情况,哪里好那么就伏击到人家,就算运气好,充其量也只是能击败敌军的先锋,打击一下敌人的锐气,或者会让敌人更加的丧心病狂,疯狂的攻城屠戮沿途的百姓来泄愤。
诸葛松见马谡依然在那里发呆,心想现在身边的人中应该就这家伙的智力最高,尽管让他独自带兵打仗也许不行,不过让他出出主意还是好的。
想到这儿诸葛松便对马谡说道:“我说幼常啊,我之所以特意请求你的兄长向主公进言让你来我这里,看重的就是你的才气。你平时自恃甚高,他人不能理解,唯独我慧眼识珠。现在正是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你有什么主意,便快快向我讲来吧!”
马谡见诸葛松问他,才从他那放空的状态中回到现实。只见他微微一笑,对诸葛松说道:“此事不难,谡有上中下三策,均可为用,太守您想先听哪个?”
诸葛松听得马谡不光有主意,还一有就有仨,真的是喜不自禁。巩志也是满脸期待的看向马谡,不过片刻的欣喜之后诸葛松突然意识到,这上中下三策的说法怎么这么耳熟呢?
猛然间他想起了这种说法的出处,那不是刘备被困在葭萌关时庞统给他出的主意么?刘备当时说上计太急,下计太缓,便用了中计,结果庞统也中了张任的埋伏被射死在了落凤坡。
有了这“前车之鉴”诸葛松决定一定要用马谡的上计,有上计用中计肯定是没好下场啊!
于是诸葛松便让马谡将他那三个计策一一道来。
没想到马谡清了清嗓子,对诸葛松说的第一个计策也就是上策居然是:“现在就休了太守夫人,遣一能言善辩之人带上重金送进沙萨德的中军大帐,迎娶蛮王的女儿为正室,自此两家和好,郡内安宁!”
诸葛松心中一万遍嘞嘞个去的奔腾而过——他真想上去一大嘴巴子抽死马谡,可现在正是用人之计,他还有中计和下计没说,诸葛松便强忍住性子问他:“那中计呢?”
马谡似乎早就预料到诸葛松不会同意他所谓的“上计”,便微笑着继续说道:“蛮王此次前来气势汹汹,急于攻下郡城将太守您抓回去给他女儿做压寨郎君,又是水路并进,肯定会造成大军之间相互脱节。蛮兵虽勇,但不比我们的军队都是长期训练专门用于作战的。蛮兵和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一样,都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单兵能力参差不齐,部队与部队之间的统合协调能力极差,一点胜则势如滔天,一点败则溃如羊兔。幼常自南郡便听闻太守您得一勇将名郑梁,您如信谡,借谡五千兵马和郑梁随行,谡便为您破敌先锋,丧其锐气,再守城待援可也!”
诸葛松见马谡越说锐气越盛,大有视十万蛮兵如草芥的气势。可他也想起了马谡这家伙在守街亭前立下军令状时也是这么自信的情景,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