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佛法僧三宝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
佛法僧三宝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
1、佛:佛有觉照之能--即佛宝;能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即法宝;佛无违诤之过--即僧宝。
2、法: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即佛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义)--即僧宝。
3、僧:僧具观照之智者--即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即法宝;僧为和合之体者--即僧宝。
何以将佛、法、僧称为宝呢?
这个问题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有详细说明。
那时五百长者请问佛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
一者坚牢,如摩尼宝珠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
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染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
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
四者难遇,如吉祥宝稀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
五者能破,像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
六者威德,如金刚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
七者满愿,如摩尼宝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
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自性菩提宝宫。
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
十者不变,譬如真金不怕火炼;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
佛法僧宝具足无量恒定,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称佛法僧为宝。
《萨婆多论》说:以三宝为所归,欲令救护 ,不得侵陵故也。
三宝有事理之别
世间万物均含事理,三宝也不例外,在事相上有“化相三宝”与“住持三宝”之别;从理上看,则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之分。
化相三宝者,唯有佛陀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相状,佛宝--释迦摩尼佛在印度示现成道及入涅槃。
法宝--佛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
僧宝--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
住持三宝者:
佛宝--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漆、墨画、绢绣、纸桧的佛像。
法宝--凡是三藏(经、律、论)经典、仪轨法本以及口耳相传的种种修法等。
僧宝--凡是剃发染衣登坛受戒的比丘、比丘尼。
因佛入灭以后,佛陀教法依靠这一类三宝,延续佛法慧命,传布教义真谛,利益有情众生,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理体三宝者:又分为自性与修证两个方面。
从自性(真如)上看,能观之理--即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即僧宝。
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感、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感即成为般若--即佛宝,业即成为解脱--为法宝,苦即成为法身--即僧宝。
我们世俗人所能见的事相中的住持三宝。在三宝中,以佛最为尊贵,法为最高最胜,而僧的地位最为重要。
佛灭度后,宇宙人生的真谛要由僧宝来传播,修行道场及其文化,要由僧宝来住持,经典仪轨,要由僧宝来保存传承,苦海中的有情众生,由僧宝来接引。
皈依三宝后,我们该做什么呢?为什么要供养三宝呢?
皈依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