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夏国传统节日和文化
说道有些兴起的林逸,没能收住口说道:“其实就连我们现在包的饺子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当然也有很多人都不在意这些吧。毕竟吃饺子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大夏国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许多汉族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亡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表明我国祖先对此的重视度。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大夏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槛,就开始忙着过年。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在大夏国的北部(也就是我们这个区域里),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
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与交子同音,即旧年与新年相交之时。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另外有一个传说也是关于饺子的,相传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至于还有一种版本则说为了纪念女娲造人的传说。。。。。。”
手中包饺子的动作没有停下,不过关于这些故事和说法倒是引起了杜军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就连杜院士和邢院长也很是吃惊林逸能如此的了解大夏国的传统节日所包含的寓意以及这些没人关注的文化传承内容。
林逸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说道:“其实我们过春节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美好祝福,那就是发压岁钱。不过现在的压岁钱已经变了味道。原本的一种美好习俗如今倒是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其实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