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全职护山人 > 第139章 书法赏析,赌斗(大章二合…

第139章 书法赏析,赌斗(大章二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林逸移动的脚步,大家都跟着林逸来到了书法专区。“现在我们所在的是大夏国的书法专区。”林逸对跟随着的众人们介绍道:“大夏国历代书法字体大致分为篆、隶、行、楷、草五种,其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我们来了解一下篆书。首先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这是《毛公鼎铭文》。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记载的内容为: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也是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不过这里无法展示青铜器,并且作为国家保护文物。所以一般的书画展览除了少部分的私人收藏真迹,绝大多数的书法作品多为拓本。”

介绍完篆书的林逸一幅隶书的作品前面说道:“这是一幅隶书的作品,名为《大智禅师碑》。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为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了基础。”

“这是行书的代表作,也是最具盛名的书法《兰亭序》。说起《兰亭序》,我们就要先聊一聊《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人,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他曾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是行书的结构特点。”

“这边多为楷书作品,颜体、柳体、赵体、欧体、瘦金体都是楷书的一种。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即钢笔字。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体是元代初期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