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秘事第三部 > 第1章 鲁肃接任江东大都督

第1章 鲁肃接任江东大都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周瑜在巴丘的临时葬礼结束了之后,孙权又下令让人把周瑜的遗体运回了江东。

孙权得知了周瑜的死讯,也是悲痛欲绝。

当年孙策在临死之前,曾经对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的左膀右臂,如今痛失一臂,孙权又怎能不伤心难过?

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孙权也知道“悲能埋志、忧能伤人”的道理。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考虑由谁来接替周瑜的位置,统领好江东的兵马、稳固住江东的局面。

吕蒙按照周瑜的吩咐,当面把周瑜写的信交给了孙权。

孙权看了之后,觉得周瑜说得很有道理,便把鲁肃叫了过来。

“子敬啊,你看看吧,这是周瑜生前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孙权说罢,把信递到鲁肃手里。

鲁肃拿过信来,仔仔细细地读了两遍,不禁感激涕零,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公瑾的确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却愧对公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鲁肃便不知不觉地开始跟公瑾唱起了对台戏。

当年在赤壁战场上,公瑾就说刘备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我却不以为然。

后来公瑾又说要除掉刘备,我又据理力争地坚决反对。

再后来,公瑾几次算计刘备未遂之后,又让我设法除掉刘备,而我只是敷衍了下来。

孙刘联姻的事,如果公瑾事先知道的话,想必也绝不会同意。

公瑾听说孙权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便立刻写来了一封密信,劝孙权千万不要那么做。

我又在孙权面前说了一大堆刘备的好话,最后导致孙权没有采纳公瑾的建议。

吕范又赶回江东献计,让孙权借着孙刘联姻的机会,把刘备留在江东。

我则是暗中给刘备通风报信,还给他出主意,想逃回荆州要把希望寄托在孙小妹身上。

我之所以与公瑾背道而驰、渐行渐远,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刘备是我找来江东的,与刘备结盟也是我提出来的,如果除掉刘备的话,我怕世人会对我有所诟病,说我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小人。

乱世之中,又有几人是真正的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呢?

公瑾倒是大公无私,到头来又有什么好结果?

还不是被孙权猜忌,自己日夜操劳,导致英年早逝嘛!

公瑾你若是在天有灵的话,也不要怪我鲁子敬,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就在鲁肃感慨万千之时,孙权又愁容满面地道:“子敬啊,公瑾去世对我的打击真的很大啊!我现在的感觉,可以说是如丧考妣一般!”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的寿数都是上天早就定好了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主公不要太过悲伤,还是节哀顺变吧!”鲁肃劝道。

孙权点了点头,又问道:“子敬,对于公瑾的这封信,你怎么看?”

“在下很感激公瑾,临死之前还记得我这个老朋友,不忘向主公举荐我。不过在下实在能力有限,恐怕难以担此大任啊!”鲁肃一副虚怀若谷的样子道。

鲁肃在孙权身边呆的时间也不短了,对孙权的脾气秉性还是有所了解的。

世人都以为孙权是一个宽宏大量、任人唯贤的人,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他重用张昭和周瑜,只不过是形格势禁、迫不得已。

孙策去世后,把江东交给了孙权,当时他只有十九岁,还不到弱冠之年。

也就是说,孙权还没有成年,就接管了江东。

一个不谙世事、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又如何能够统领整个江东?

又如何能够让那帮老臣折服?

所以孙权只有听孙策的临终遗命,依赖于张昭和周瑜的扶持。

孙权倒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自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