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二章 玄甲初战
对张合所部发动攻击是在上午,另外的徐水、泉州两地,则是在下午。前后没差太长时间,因为袁绍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太差。
再有就是这些守军长期驻扎在此,对于王大将军治下太过熟悉,甚至有不少斥候还跟王言这边的斥候聊过天,一直听说这边多好多好。这些斥候回去以后,还会在闲聊的时候透露出去。毕竟离的也不远,胆子大的话完全可以过去凑近了看看。
不同于袁绍这边,王言那边的百姓可是就住在军营不远的。能看到军营,就能看到村庄,房子什么样,地什么样,每天多热闹,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之所以如此,是王言故意指示的,要让人看到他们这边的富强,另外也是因为他一贯的宗旨,那就是将战争拦在自己的土地之外,在别人的地盘打仗。
为此,过去的十年之中,他没有修建过任何一个城池,也没有扩建任何一个城池,甚至把所有城池的城门都给拆了,只是对城墙进行了必要的修缮。
事实上蓟县的城墙,是允许人们上去溜溜弯的。不过多数都是小孩子,疯了一样在城墙上到处乱窜。大人们来过一次,就不愿意再来了,实在没什么稀奇的。
正是这样的决定,使得军民一心,对于保卫自己财产以及生命安全,愿意对抗到底。因为城门都没有,一旦发生战争,当官的想跑到城里躲起来,那也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在一条线上,如此心里也就平衡了,也就有斗志了……
所以对于黄忠、周仓的进攻,袁绍的军士在发现根本打不过之后,便十分干脆的选择了投降,甚至逃跑的人都不多,这便是宣传的重要作用。
王言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给了袁绍决定开战的勇气,但他用脚后跟粗略的想了想,不外乎就是占据三州之地,有千万人口,往死了征兵甚至能拉出来七八十万的兵力,是这些给了袁绍一种他很强大的错觉,以致于他勇敢的向王大将军说不。
但显然,现实是很残酷的。袁绍为了防备,在徐水、高阳、泉州三地的驻军就达到了五万兵力。其中高阳最多,有张合、高览两位大将,统兵两万相据。
徐水、泉州则是各有一万五千人马。其实这两地原本都是一万人左右,后来黄忠一战打崩了麴义。没有人会小瞧麴义,毕竟麴义也是有水平的战将,袁绍那边的人还是清楚的。所以吸收了教训,又各自增兵五千。对于一仗打出了名头的黄忠,更是重点关照了一下。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是,王大将军还没有用全力,什么战术、战略、战法之类的都没有用,便已经凭借着三卫两万兵马,直接出击,拿下了袁绍的五万兵马。
当然这里肯定是有攻其不备的因素在的,毕竟王言直接抓了张合,这边的军队因为缺少主将、副将,并没有第一时间的结成战阵,又有张合去说高览投降,使得高览放弃了抵抗。若非如此,张合、高览也不是废物,想要一仗吃下他们的两万兵马还是很费劲的。
先前太史慈在雁门关打张杨,都来来回回的打了半个月。那时候太史慈正是统帅一卫兵马,张杨有两万,跟现在的情况没差太多,就是地形不一样。甚至张杨的手下,并没有张合、高览强大。
这一次的败军,俘虏了的三万多人,并没有被编入劳役,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各地都在抽调民兵,这些人要是闹起来,不好处理,影响治下稳定,破坏生产。
所以他们同这一次征召的民兵一起,打散了编入各部,被征召的民兵裹挟着一起进行战斗。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俘兵的安置问题,又解决了兵力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这些俘兵进行军事改造,使之成为想要的样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粮草的问题。打仗的粮草开支太恐怖了,要不是王言安稳了这么多年,手里还有几分家底,根本支撑不住。
所以为了减少粮食的损耗,王言只是给威武、宣武、广武三卫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