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近侍
萧绍将人抬回府,安置在偏院,自个去了书房。
他屏退下人,铺开宣纸,而后悬起腕子,将那封被撕碎的书信一字一字地写了下来。
永泰三十六年,绛州刺史上书,称河东巡盐御史戚琛与河东各郡豪强结党营私,私吞银库银两百万。
此书一出,朝野震荡,户部连夜清查账册,开河东郡银库清点,却见堆积如山的白银不翼而飞,银库里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
而这银库是盐铁专用,戚琛作为巡盐御史,两日前,他刚刚以清点账册为由,要走了库房的钥匙。
旋即,东厂立刻查抄御史府邸,将戚琛压入刑狱,可诸般手段用尽,戚琛咬死了他只在刺史陪同下去看过一眼,后来就不曾打开库房,他的下属也为他作证。可库房只有一道门,要在短短两天内搬走所有银钱,除了走正门,还有什么法子?
东厂细细审了三天,审到身上没有一块好皮肉,戚琛依然不肯吐露银钱去向,而后在牢中畏罪自杀,死无对证。
皇帝震怒,当即下令夷戚琛三族,曝尸荒野,被太子皇后劝阻,这才留下妻女幼童一条性命。
可戚琛死便死了,那三百万两白银也一同消失,了无踪迹。
这么大一笔数量的白银足以填满几个粮仓库房,戚琛生前两袖清风,家中仅有一处房产,东厂找遍绛州全府,掘地三尺,也没找到白银的去处。
这案子便搁置下来,成了一桩悬案。
这件事情萧绍前世听说过,可那时他只是个闲散皇子,不理朝政,每日和元裕谢广鸿跑马斗蛐蛐,没怎么留意,现在看见这信,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将书信随手压在香炉底下,便见福德海绕进来,躬身行礼,犹豫着开口:“殿下,您带回来那位病了,病的有些厉害,要不要请个医生瞧瞧?”
按理说这种小事不该打扰萧绍,可殿下忽然骑马去司礼监,吩咐将人抬回来,福德海拿不准主意。
萧绍道:“病成什么样子?”
“身上伤口有些发炎,刚刚又发起热来。”
萧绍正想说话,又有侍女匆匆进来,福身道:“殿下,元裕相公递了句话,说约您晚上去湘云馆听琵琶。”
这话一出,福德海当即拿出大氅,要给萧绍披上。
戚晏刚获罪那几年,也正是萧绍最纨绔的几年,他日日去红楼楚馆听曲,将整个京城的好琵琶听了一遍,元裕来邀请他,他都是会赴约的。
但是萧绍推开福德海,忽然觉得没什么意思。
他皇帝都当过了,京城歌女的琵琶再好,也听厌了,这个时候,他倒觉得去看戚晏受苦有意思。
当年高高在上的权宦,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宦官,脖颈线条偏偏绷得和松鹤似的。那时萧绍回京,戚晏在九重殿上宣旨,俯视群臣,他分明说了那么多荒唐无稽的话语,偏偏垂着双似喜非喜的眸子,眼里是装模做样的悲切,而那枚泪痣挂在眼角,欲坠不坠的,让人想剜出来。
萧绍最讨厌有人俯视他。
他倒想看看,这样一个人,病中是什么样子的。
也会烧的神志不清,满眼含泪,求主人施舍,给他找个大夫吗?
萧绍忽然来了兴趣,于是道:“让元裕等等,琵琶也没有那么早开场的,走,我们往偏殿瞧一眼。”
偏殿在府邸最角落,府中年年拨款修缮,虽然偏僻,但不算荒凉。
戚晏是萧绍点名带进来的,福德海不敢太为难,殿中陈设一应俱全,还烧了个炉子,比司礼监好上不少,萧绍抬腿迈进来,戚晏正蜷在床上,身上压了两床厚被子,他陷在中间,被裹了个严实,双目紧闭,像在沉眠。
确实不太清醒。
福德海想把他架起来行礼,萧绍抬手阻止了,问:“架起来人也是昏的,我没兴趣看昏迷的人行礼,他这样多久了?”
福德海:“从轿子上抬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