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扬州瘦马,徽州盐商
林如海继续笑问:“你认为如何改”“实行盐引,朝廷谓之纲盐。北明朝以来,有了盐引。盐务便畅通无阻,渐渐演变成商户私有。商亭、客亭遍及两淮。一旦触犯他们,他们立即罢市。盐商罢市,老百姓就会造反。山东几府的盐也赖两淮,可谓事关重大。”“故此晚辈认为,圣上有力革新。何不改盐引为票盐,全力收及官府把持。市不可无商,但若为生民计。盐场唯有无籍灶户,苦不堪言。何不分给贩夫走卒,民户贫农进入盐场。凭票经营,官府摧课(收税)。只要不明着来,等他们发觉。已经无可挽回......”将心中构思地想法一口气说完。贾琮喝了一口茶,手指向案上瓷瓶道:“姑老爷,青蛙放在温水中。它是没知觉的,等水烧涨。它就逃不脱,只能等死了。”林如海听完,死气地眼睛突然泛起精光。盯着这个大舅子的庶子,拖着病体,强打起精神,一捋胡须道。“改纲盐为票盐,那不是换汤不换药么”“不然。”贾琮奸诈地眨了眨眼:“姑老爷,票盐主要抑制的是盐价。盐价暴跌,官府收拢。得益的不是朝廷和百姓么”林如海蓄起来的胡须有一尺多长。他抹须的白皙右手突然停下。看着贾琮沉默不语。如此一来,那些盐商的下场不难想象。“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而眼前的贾琮说起来,毫无怜悯、同情之心。”林如海心道:“此子固然是聪明,就是太过奸诈了啊......”“官场公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现下懂得还太少。又旅途奔波劳累,且先在敝府安歇几日。研磨时文,我交代完事情,再说。”林如海没有应答,淡淡地转移话题道。贾琮告退而出,暗叹道:“林如海就是既得利益者。说不定和大盐商有关系。要不然怎么不敢放手一搏呢?士大夫啊士大夫,好虚伪的一个团体啊。难怪崇祯说:文臣人人可杀.......”红楼贾琏后来说要是再发几百万的财就好了。建造大观园的钱财,又不是皇家拨的。可想而知是林如海做巡盐御史得来的。一个七品官。一年的俸禄加上养廉银,绝不会超过一百两。而林如海坐拥江南园林。资产高达百万。如何不是贪或者贿赂来的古代所谓的风花雪月。只属于极少数的特权阶级!绝大部分人,并不好过。当盐政官员、盐商大户们挥金如土、粉饰太平的时候。盐场的灶户、挑夫、管事、堕民在他们的监视下。不准熬制私盐。挑夫一次担三百斤,日行几十趟。才有一千文钱,也许下一刻就会死去。平民百姓,也得不到实惠中肯的盐价。真是个操蛋的社会。.......林如海回卧室躺下,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当初贾雨村便是他推荐给贾政的。那贾雨村目前倒是上道。在应天府帮薛蟠隐瞒了杀人罪名。蝇营狗苟,尸位素餐。林黛玉亲侍汤药。林如海目光柔和地看向女儿。“玉儿进京数年,多亏你外祖母关照。为父问你,那个贾琮你可中意么”对于父亲突如其来的发问。林黛玉在此时并无见外人的羞涩,反倒心中一紧。父亲有此一问,明显大有安排后事之意。她手中瓷碗几乎拿立不稳,晃荡着险些掉下,垂首道。“女儿怎会想过那些,又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且婚姻之事,父母做主。”对于贾琮的印象。林黛玉自己也觉得怪怪的,那人思想举止倒也成熟。文才、品貌也算入等了!可她自从进京,就与宝玉同吃同睡、同起同坐。彼此关照,略无参商,宛如同居长干里的青梅竹马。就好像缘定前生一般,她与贾琮有太多太多的隔阂。不了解彼此、陌生,即便近在眼前,亦觉是咫尺天涯。紫鹃前儿那几句提醒。她也只认为是贾琮一个亲戚似的,来给父亲解忧罢了。林如海翻翻枕边的《儒林外史》。深为鲁编修女儿的才华惋惜。晚明王端淑的父亲王思任曾经感叹:生子八人,不及一女。病危之际。林如海多么希望黛玉是个男儿,继承他的家业。“为父明白了,你自小体弱。下去吧,为父睡会儿。”等黛玉关门退去。林如海叹息道:“可惜豫亲王指定了你。四大家族是支持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