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旺门小农女 > 169、民意难平

169、民意难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意惨淡:“我还有选择么,恩国公府还有选择么?”

周修文站起来,轻拍了一下不见褶皱的衣襟,道:“恩国公府的选择与未来,在姚大人的手上不是么?”

说罢,他便离开了。

唯剩姚青山坐在原地,盯着前面的茶盏,久久不动。

郭敬山以为,抓捕了几个百姓,便能平息桃花江下游的百姓们对当年堤坝的疑虑,将此事就此平息下去。

然而,他猜错了。

或者说,他低估了底层百姓对于维护切身利益的决心。

村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普天之下,莫非妄图,东澜国十之七八的耕地,全部掌握在官府、朝廷的手里,唯有少量的土地留给普通老百姓、富商人家耕种,自耕土地便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谁毁了这一切,无意于拿走了他们的命。

目前,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又还能再坏到哪里去。

若是连一点公道都讨不回来,一个说法都要不回来,死去的亲人,如何安心,被洪水淹没的庄稼,辛苦半年,搭进去多少血汗却颗粒无收,又如何甘心?

而郭敬山即便口口声声说背后有人在煽动百姓,也不会真的想到,民心所向,不是他抓捕一两个人,便能扭转的。

有人想要将当年的事情挖出来,他便不能阻止这一切。

何况,他根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距离郭敬山将几个反抗比较激烈的百姓抓捕入大牢一日之后,表面上看似沉寂下来的矛盾,再次掀起了一阵浪潮。

郭敬山着人抓捕五个执着追查桃花江堤坝修筑之事的人,导致了一大批百姓围聚在陵阳县衙的面前,声讨钦差,要求他们释放被抓捕的五个百姓,并追查桃花江当年修筑的事情。

随着官府给不出明确合理的解释,再加上民间舆论居高不下,他们认定了十年前,包括五年前,桃花江的修筑,皆不合规矩,且铸造粗糙,存在河道贪污的问题。

因两次修建,皆是当年的济州知州,如今的工部尚书章可正主持修建,比如前日,还只是申诉冤屈,如今百姓直指章可正,要求彻查当年堤坝修筑之事。

府衙外面,至少聚集了五六百个百姓,乌压压的一片人群。

“请大人彻查当年桃花江修筑之事,其中必有隐情!”

“钦差不作为,简直是昏官!”

“请大人彻查当年济州知府章可正,彻查堤坝修筑之事。”

这一次,不仅来了百姓,其中还有不少读书人,东澜国重文轻武,读书人极多,他们平日在书院读书,一旦坊间有事关朝堂的大事,便显得非常兴奋,一定会加入其中。

何况,还是堤坝修筑、涉及河道贪污,导致民间冤惨之事这样足以震惊朝野的大事。

甚至一些年迈的乡绅,也被家中的儿孙扶着过来,同样加入了声讨的队伍之中。

这一场堤坝被毁灭,损及太多人的利益,若说前些日子,当街拦住郭敬山,只是百姓自发组织的一次伸冤,那么,此番,由乡绅、学生、秀才等有学识之人带领的府前请冤,则显得越加悲壮。

读书人原本便比普通的百姓更加能说会道,话语清晰,讲述清楚。

他们本也在意气风发,眼里不容沙的年纪,对朝堂不平之事,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与精神,呼声最大,不但请求钦差将抓捕的百姓放出来,更请求他们彻查当年堤坝修筑之事。

有人甚至写了声讨章可正的檄文,直骂章可正当年枉顾百姓性命,贪污河道,乃朝廷蛀虫之言。

再偏激一点的言论,直骂如今钦差不作为,有负皇恩,更与贪官奸佞狼狈为奸。

郭敬山躲在府衙里不敢出去,听着外边闹哄哄的声音,气得一刻也停不下来:“刁民!一群刁民!”

“看看!看看,这便是陵阳的百姓!毫不开化之地,他们简直好大的胆子!竟然这样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