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坎儿井筒车
【除了对地表河流的运用,古人对于地下河流的运用也不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井,井渠、井泉,这些都属于地下水的灌溉。古人用各种方式将地下水引到作物根部,从而实现浇灌。】
井自河姆渡时期就已经有所运用,所以天幕现在提起井,大家还觉得挺熟悉。
“嘿,我前两天刚找人打了口井。”
“哎呦,那可真够好的。”
“有口井那日子可就舒服多了。”
“等我攒攒银钱,以后也在家里打一口,那样就不必再天天费功夫去河里挑水来吃了。”
“……”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井渠,也就是我们如今所普遍知道的坎儿井。坎儿井的来历众说纷纭,有说来自于伊朗的,又有说来自于中原内陆的,反正至今没个定论。不过,坎儿井在我们如今的认知里,那是属于新疆地区的一种特色灌溉方式。】
说着,天幕将地图缩大了,直接缩放到三山夹两盆的地域,里面的山脉、盆地及河流也变详细了。
众君王看着这被他们称之为“西域”的地盘,立刻道:“画下来!”
记述者们埋头苦画。
刘彻看着天幕上那片白色的雪山,忍不住道:“朕一直以为西域便是茫茫大漠,不曾想竟还有如此厚重的积雪。”
卫青飞快的画着图,没搭腔。
主父偃想了想道:“先前天幕说越往北走天越冷,那西域倒是在北边,若是如此想,倒也勉强说得通。”
刘彻回忆着地图,摇头道:“在先前那舆图之上,若是比照着长安来,西域倒也不比长安多往北多少。”
那主父偃也不懂了。
君臣俩大眼对小眼片刻,默契的把这个话题给揭了过去。
【由于地理原因,新疆夏季极其的闷热且干旱。因为温度高,以至于水流的蒸发就很快,所以当地人民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流失所以研究出了坎儿井。】
天幕接着放出了坎儿井的图。
有不少人其实觉得很眼熟,因为里面运用到的直井、水渠、涝坝等他们其实都见过,
就是很少有人把这东西合在一块用,而且还是建在地底下。
这么想着,大家也都抓紧时间研究记忆抄画。
还有人关注点在别的地方,“蒸发的意思水莫名其妙变少了吗?”
“天热的时候,水少的确实快。”
“从前干旱的时候,那河流都干了,这可不就是水凭空不见了。”
“……”
【坎儿井位于地表之下,它巧妙的运用各种地势倾斜,然后人为的挖掘出了一个地下引水工程。挖掘途中,坎儿井引流了自天山脚下融化的雪水、又沟通了地下河,可以说,坎儿井其实是一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相融合汇聚而成的人工运河,只是运河位于地下,属于暗渠工程。】
接着,天幕放出了一个讲解坎儿井的视频。其中介绍了坎儿井这么挖掘的原因、挖掘时借助的地势地理、坎儿井带来的好处等等,身临其境,非常直观。
大家看完之后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
“原来是因为天气太热、水容易蒸发,所以才在地下修了这个河啊。”
“底下没太阳晒,那就不暖和,水就保留下来了。”
“这坎儿井好是好,但想要在地底下挖出这么一条河渠出来,那可不容易。”
“我们这儿河流多,倒也不用挖那坎儿井。”
“……”
【当然了,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不错,河流也众多,人们如果想引流那就直接在地表挖河沟水渠就行。可对于荒漠地区的人而言,坎儿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灌溉方式,它能够让缺水的人们最大程度的减少无谓的水资源消耗,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不少君王已经在琢磨着怎么用坎儿井来跟西域人谈判要好处了。
比如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