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76. 第七十六章 。

76. 第七十六章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朝末年,朝廷不再顾忌贵金属储备量与纸币发行的限额数量。超量发行纸币后,纸币大幅贬值,加之战乱四起,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大明同行宝钞」却没有以史为鉴。或者说朱元璋也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但是不多。

他看到了铜钱不利于运输与大额交易,也看到了纸钞便于流通,更看到了形成统一货币的重要性。

明代宝钞在形制上堪称中国古代纸钞范本,制作精美且防伪技术高。

治标了,却没有治本。

其一,大明宝钞没有储备金,压根没有数量限制,想发行多少由朱元璋决定。

其二,没有成体系的新旧纸钞兑换制度。

明明元朝已经出现过相似问题,但大明发行宝钞时未曾同步提出倒换规则。

时隔一年,迟来地公布了“倒钞法”。此法却悬于表面,没有能落到实处。

最大的阻碍就是宝钞的发行数量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限制。

旧钞越来越多,无法及时换成新钞,继而让新旧钞差价、宝钞贬值、物价上升等等问题频频涌现。

导致宝钞贬值的另一个因素,是官府只管发行但不管回收。

在朱元璋推行宝钞时,规定民间禁止使用金银交易。想要大额交易,必须把金银兑换成等额的宝钞。问题在于再想用宝钞换回金银时,明朝政府却不允许了。

宝钞回收到朝廷手上的数量非常有限。

缴纳商业税时,按照七成宝钞三成钱币的比例,可以让宝钞回流。

明初却推行重农抑商,赋税的大头是田赋,商业税所占比很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间宝钞积压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能不走向贬值崩溃的结局。

洪武八年初次发行宝钞,合价一贯铜钱为最大的面额。

在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面值的宝钞事实上只能折价铜钱250文,比价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之高。

等到洪武三十年,沿海地区基本都不用宝钞而自发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百姓们已经主动停止使用宝钞了。

大明宝钞的失败其根源失败于何处?

个人认为是明朝统治阶层在思想根源上对货币与经济的认知不充分,这从《元史》的编纂中就可见一斑。

《元史》为明初所撰写。

关于元代的货币史,其中《食货志》第一卷列出了《钞法》,但仅仅用了829个字描写了从忽必烈时代的中统钞刊印到元末至大银钞的废除。

再到第五卷突然又冒出来一条钞法内容,是至正十年的新钞发行事件,共计九百多字。②

明初编写的《元史》,其中的货币部分体例错乱且内容含糊不清。

史书都编出了这样,也就不必奇怪朱元璋为什么会弄出落后的大明宝钞制度了。】

朱元璋与朱棣看到此处,皆有恍然大悟感。

父子俩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眼中仿佛写着一行大字,「经济相关人才,快来啊!」

人才不会凭空冒出来。

虽然两人都不擅长经济,但听了这一期水镜主题故事能确定只要认真治史可有收获。从秦汉至大明,中国经济发展兴衰史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真懂了是能为后人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今年年末特考又能添一类新考题了。

水镜影像没有到此结束,就听咕咕的声音飘了出来。

【话到此处,本期“钱币”主题结束了。

算起来,我们已经一同观赏了“下西洋”、“身份证”、“历法”、“气候与植物”、“化学”、“字、纸、印刷术”、“钱币”七个主题。

「八件文物,剧透历史」系列只剩一件了。看进度条,大家能发现本集视频只放了一半。

视频后半部分,将放出最后一件文物主题「地图」。结合地图,也不搞复杂的内容,将此前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