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 12. 第十二章 。

12. 第十二章 。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十六年的时间点,不难假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秦朝恢弘气象,但无法想象再过多少年竟然能发展出水镜另一头的世界。

至少要再过两千年吧?

那时,人们掌握了近乎神迹的技术,其原理完全超出了他能理解的范畴。仿佛是话本中的仙境,仙人拥有着凡人无法想象的非凡力量。

难道自己真的老了?老到没有幻想能力了?

朱元璋走神了,他现在也懂了。

主讲人咕咕只有灵魂画技,无法对他施加画面攻击,但她的外援不一样了。

这种宛如创造真实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明人能理解的绘画,图画再逼真也不可能动起来。

其中的原理呢?

对此,他是一无所知。

水镜画面在继续,开始解读郑和船队的数据。

【根据现存史料,能够看到郑和下西洋是率领着当时世上规模最大武力最充沛的海军。

这里放一些数据统计表格,图1-10,从中能看到每次出航的人数基本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使团主要分成六类人。出使领导、军人、翻译与文职秘书、船只驾驶员、医生气象家等技术员与杂工。

其中人数最多的当数水师官兵。

约两万人,相当于明朝初期四个海防卫所的兵力。这些人基本都是精英,有着丰富水上作业经验。

如此庞大的人数,需要的船只数量必然庞大。

《嘉靖太仓州志》记载:郑和第一次带队出海,用到208艘海船。

往后每一次,基本也是在这个数字上下浮动。海船出航必有损耗。史料中也记载了二十多年间不同大小的海船新造与维修情况。

表格如下:图11-17.jpg

由此不难推测,郑和的船队每次出行,驾驶大型船四五十艘,中小型海船一百到两百艘。①

这样一支船队往南洋驶去,如何让人不为之震撼。哪怕开始存有不敬之心,但也很快被实力所震慑。

比如船队途径爪哇时,遇上该国分裂成东西两王相互内斗。

大明使者在东王辖地遭到西王突袭,郑和立刻带兵讨伐。西王如何能敌,他大为惊恐,立刻派遣使臣去往大明请罪。

再如南洋上有猖獗海盗陈祖义,此子从洪武年间就盘踞马六甲,鼎盛时手下有海盗万余人。

几十年间,不断打劫南洋各小国船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沿海百姓叫苦连天。

横行霸道惯了,竟是大明也不放在眼中。

据说从洪武帝悬赏的五十万两白银,到永乐帝提升通缉金额高达七百五十万两白银,一直都没能让他的项上人头落地。

当获知郑和船队出使南洋,陈祖义斗胆诈降,妄图抢光杀光烧光大明船队。

郑和敏锐发现其中有诈,果断率兵进攻。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旧港之战击杀陈祖义的海盗团伙五千多人,烧毁海盗船烧十艘、俘获七艘,更把主犯陈祖义等三人一举拿下,押送回大明斩首示众。

大明使团立下大功一桩。

这场胜仗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南洋诸国但凡头脑清醒者,嘴上不说,可心里也默默叫大明爸爸。

一个小小的例子,摄于大明之威,暹罗再也不敢再犯满剌加。

明代所称的满剌加,是今天马来半岛的西南端,靠近马六甲海峡。

它位于印度洋、南海与爪哇海的季候风交叉点。在帆船时代,对海上航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季风与洋流。

郑和船队想要顺利下南洋,正是利用了季风洋流作为动力。每次在冬季出发,在夏季返航。船队必定要途径一个地方,正是满剌加。②

洪武年间,尚且找不到对于满剌加的官方史料记录。它首次出现在《明实录》中,是永乐年间的事情。

满剌加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印度洋通往南海的咽喉要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