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学生们

第一百二十四章 学生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干几年。”

“并州有合适的地方吗?”刘翰凝眉思索。

像毛邦这种人,非士族豪强出身,不是什么地方的太守都能当的。

当年燕尚未除国,毛邦任内史,彼时是靠他出面打招呼,各项事务才能推行下去,但其实还是有点浮于表面。

他真正掌握一郡事务,还是去了一河之隔的高阳以后。

说句难听的,没有三年洪水外加一年疫情——遭灾重的地方,疫情特别严重,死人尤其多——他也未必能在高阳干得多好。

现在么,高阳诸县一盘散沙,全都被编户齐民了,残存的几个豪族也老老实实,配合官府丈量田亩、点计户口。

掌握了人和地,再有人帮你做事,才敢说真正号令全郡。

并州诸地,看样子没合适的地方。不过他也没多想,而是就着这个话头,谈起了武学生们。

“陆荣陆从仙前为中牟令,现在也调走了吧?”他问道。

“正是。”毛修答道:“他去河内了。郡丞程公未能接任,远赴北平任太守,河内由陆府君接掌。”

“程元谭是广平程氏子弟。”刘翰说道:“他去北平,总能寻着点人脉,却比陆荣容易多了。河内在匈奴手中之时,几为牧场,而今民众多为迁移而来,又有黑矟军坐镇,陆荣乃梁王门生,接掌此地顺理成章,亦能大刀阔斧做事。现今有几个人做到太守了?”

刘翰问的显然是武学生了。

“河内太守陆荣、西河太守田茂以及家父,就此三人。”毛修答道。

“还有马邑郡丞、单于府东阁祭酒王辉、大将军主簿郑隆、单于府西曹掾季真以及那个骑督段良的小儿子,叫何名来着,老夫一时想不起来了。”

“龙骧幕府户曹掾段戎。”

“正是此人。”刘翰笑了笑,道:“梁、许昌、汴梁武学开办以来,竟有三个太守、四个幕府僚佐。令长有几人?”

“听家父说,应不到三十之数。”毛修说道:“令长以下,人数不详。”

“成才了这么多人,委实让人惊讶。”刘翰摇了摇头,道:“却不知真才实学如何。”

“大王便是要提拔门生,亦得有说得过去的功劳。”毛修说道:“不然连一县令长都上不去,此七人应都有一郡之能。”

刘翰不置可否。

在他看来,那些人或许勉强能治理一县、一郡之地,但才学还是有所欠缺。

梁县武学办的时间最长,教来教去,无非读书识字、公文写作、执筹计算、武艺兵略等等,非正道也,更有些速成的感觉。

五年就出师,能有多少真本事?人家读书二十年,还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呢。

二十年出了七个郡守之才,说实话夸张了,梁王故意提拔的成分很大。

“你父既然把你送到老夫这边,就好好学。”刘翰说道:“或许你有许多玩伴入了武学,五年后就去坞堡管事,或至军中担任队主、队副,但他们才学不足,越往高处走,越感到力不从心,还得回过头来读书。你不同,一开始就要打好根基,先从练字开始。字不好,吏部考察‘书’这一项就过不去。”

“是。”毛修深施一礼,应道。

“今年是不是还要开办新武学?”刘翰来到一块大青石前,问道。

毛修连忙上前,仔细擦了擦,回道:“三月就开学了,乃晋阳武学。”

刘翰坐了下来,叹道:“武学只能培育县吏、小校,当不得大用。梁王若有心,还是得办官学啊。”

理论上来说,武学就是官学,只不过这是速成班罢了,教的内容也很单一,且更侧重于军伍。

历年学生中,从军的比从政的要多。

梁国二十郡基层中,武学生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渐渐充斥于县一级,尤其是那些曾经被打成白地或反复清理过的县份,无需多硬的背景就能胜任,更是武学生扎堆的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