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颍川才俊
“有高将军相助,如虎添翼,在下定不辱使命!”孙坚抱拳回复。 看孙坚斗志满满,皇甫嵩面露喜色,于是看向黄邵开口道:“既然东西两路已让本初、文台率军前去,我看你就先留在阳翟,日后再做安排。” 虽然皇甫嵩没有黄邵领兵前去,不过至少现在小命是保住了,黄邵心中暗喜,哪里还敢提要求,于是连连点头,表示服从安排。 安排部署后,皇甫嵩话音一转:“你们此去要速战速决,孟德、公路还在驻守阳城、轩辕关,要是张角与波才一同率军攻向颍川,局势将十分危险。” 袁绍、孙坚自然明白其中利害,拿下颍川的同时,也得防备黄巾军的反攻。 而且汝南的黄巾军渠帅彭脱号称有十万之众,也不容小视。 荆州南阳黄巾军渠帅张曼成也聚集起一股不小的势力,指不定也会攻向颍川。 四面都是敌人的情况下,只有抓紧时间收复颍川各郡县,稳定局势,才能杀出重围。 “将军放心,此去定当速战速决,收复各郡县。” 袁绍、孙坚异口同声说道。 阳翟城内。 随着皇甫嵩攻下阳翟,城中百姓摆脱了黄巾军的管治,纷纷喜上眉梢。 毕竟皇甫嵩骁勇善战,又贤明远播,深得人心。 虽然洛阳已被攻破,但许多百姓都相信皇甫嵩有朝一日会剿灭黄巾军,平定叛乱,收复洛阳。 一家茶馆内。 聚集了不少儒士,对皇甫嵩攻下阳翟议论纷纷。 眼下皇甫嵩成了朝廷唯一抗击黄巾军的希望,这些儒士对皇甫嵩接下来的行军策略,展开激烈的探讨。 “当下黄巾军攻破洛阳,待稳定局势后,定会发兵攻打颍川,虽然皇甫嵩攻克阳翟,但北有张角、波才,西南有张曼成,东有彭脱,四面受敌,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一名外貌俊朗,英气十足的少年侃侃而谈。 少年的这番话让馆内众多儒士频频点头示意,纷纷将目光投向少年,颇有几分敬意。 “阁下年纪轻轻,竟有此见地,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一位颇有儒士之风,身高七尺的学士,开口问道。 “在下赵俨,字伯然。” 赵俨见眼前之人温文儒雅,遂客气的回道,正想询问其姓名,这名儒士就开口道:“在下辛毗,字佐治,阁下既然料到皇甫嵩当下局势不容乐观,可有破局之策?” 辛毗一针见血,直入主题,赵俨既然能想到皇甫嵩所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他并非等闲之辈,心中必然有破局之策。 辛毗所问,也是馆内众多儒士心中所想。 此时一案几上两人格外引人注目,正想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听到辛毗向赵俨问起破局之策,顿时停下手中的动作,颇有期待看向赵俨。 “眼下局势虽然不容乐观,但也并非死局,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向东攻打汝南,只要汝南一破,皇甫嵩就冲出黄巾军的包围之势,进而号召豫州其余各郡太守发兵,此外,徐州、扬州等地太守也可发兵一同攻打黄巾军。” 辛毗闻言觉得此计倒是可行,于是继续问道:“那另一条路呢?” “另一路可率军攻打西南张曼成,此前张曼成斩杀南阳太守褚贡,率军起义,虽号称有十万之众,但大多士兵都无战场经验,正面绝不是朝廷精锐士兵的对手,故向南突围,也是可行之策,到时联合荆州各部,以及扬州兵马,再率兵反击,一鼓作气,剿灭黄巾军。” 赵俨侃侃而谈,轻描淡写,所言有理有据,让馆内儒士纷纷点头。 辛毗听完赵俨的回答,也是投以敬佩的目光。 如此年纪,就能统筹战局,思虑之周全,目光之长远,怎能不让人信服。 辛毗拱手道:“伯然所言字字珠玑,何不立即向皇甫嵩献策,以展心中抱负?” “实不相瞒,在下正有此意!” 赵俨如实回答,馆内儒士纷纷对赵俨投以羡慕的目光。 若皇甫嵩采纳赵俨的建议,赵俨必然平步青云,一飞冲天,这是多少儒士梦寐以求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得建立在你有真才实学上,然后等待一个机会,就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