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第167章 猴急的老朱!文武分治!(求月票!)

第167章 猴急的老朱!文武分治!(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制度上提高军人武将的地位。’座位上的阿标心头一紧。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很是严重的问题,并且他也犯了这个问题。而且或许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他犯了,其他人也一并如此。那就是,死板。‘我们只是遵照仙师先前课上所说的那几点去改了,这最后一句最重要的话反而是没有记牢,没有去自我思考。’‘仙师授课,素来是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刚才我的回答,必然是令仙师很是失望。’深吸一口气,阿标凝目看向讲台上的仙师,眼神中透着浓浓愧意,似是觉得自己身为学霸,辜负了仙师的殷殷期待。“都听好了。”季伯鹰负手腰后,站在这讲台中心,扫过这帮天子储君。话音落。座位上的众天子储君,无不是霎时腰板挺直。“如何从根本上去解决武将地位的方式。”季伯鹰微微折身,拿起这笔架上蘸好了墨的斗笔,笔走龙蛇而过,在这面板宣纸之上,写下了四个字:军政分离。“一,设立与内阁相对应的武阁,帝国一应兵马、戍卫军伐之事,皆由武阁出,内阁只有参议知情之权。”“二,定兵部尚书之职,兼内阁阁臣与武阁阁臣,担任两阁之间的桥梁。”这一点设置,很像后世的国防部长,既是国务委员,又是军事委员。“三,这一点切记不要忘记,军事指挥权、将士升迁调度之权、一应军需辎重调配之权,皆归天子,武阁所拥有的是对天下军马的日常训练之权,其他一应流程与内阁相同,对军务大事只有拟票之权,最终生效要有天子的批红盖印。”“四,定下祖宗铁制,文武分离,文人治文,武人治武,武阁之臣不可由文臣入阁,同样,内阁之臣不得由武将担任,并内阁与武阁之职能,不可交替取代。”祖制这玩意,虽然不能确保贯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打破制度者的掣肘,能起到一定效果。先前就已经说过,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亘古的制度,只有相对来说更为长久的制度。话音落。这座位上但凡是读过宋史的天子储君,脑子里都是升起了两个词。‘中书门下。’‘枢密院。’阿标听完之后,眉头紧皱着。‘不对,仙师所言,再结合我大明之情况,这比宋朝两府制要完善太多了。’季伯鹰扫过这帮正在思索的天子储君,实则大概猜到了他们心中所想。宋朝二府制,本质也是搞了一套军政分离。只不过老赵搞这一套的想法,并不是要保障武将地位,而是为了削减相权,用枢密院分相之军权。故而,就会发生一个问题。因为君权的相对不集中,相权的削减不彻底。先前已经讲过了,所谓相权,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独断之权。以至于当皇位传至宋朝第三位宋真宗时,枢密院就已经被相权侵蚀。先是军需物资之权,后是武将任免之权,然后是国防军务之权,最后就彻底演变成了中枢宰相实质控制了军权,枢密院完全成了空头摆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成为了荣誉头衔。往后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常兼任枢密院使。像是岳飞、韩世忠等人,在被收缴兵权之后,都被授了枢密院副使的官职,实际上就是明升暗降。而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三点。一,相权的独立,以至于相权追求进步扩张,自然就要侵蚀枢密院的掌兵之权。二,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经过五代十国之后,对武人极度不放心,担心枢密院武人军权过甚,纵然是设立了枢密院,枢密院依旧是以文臣掌正使,武将根本没有决策之权,本质上还是从国家层面对武将进行持续性打压,二府之争,究其说到底还是文臣之争。三,皇权的不够集中,以至于就算后世之君有心制衡,也无力再造平衡。然而这些问题,在大明统统都不存在。首先,在大明就压根不存在相权这玩意,内阁就不存在侵蚀武阁的条件。不论是内阁还是武阁,在设立之后,其本质上的职能都只是天子的政务秘书和军事秘书,一切决策权和最终解释权都在天子手中。其二,定下文人治文,武人治武的祖制铁律,设立文武阁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军人武将的地位,确保庙堂上的文武共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