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谁人可掌宪台?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孙奭极力反对先帝崇道。 眼下,用他合适吗? 刘娥犹豫了一会,决定先看看其他大臣的举荐名单。 又是孙奭? 眼见王曾也推荐了孙奭,刘娥愈发的犹豫不决。 虽然王曾屡次和她的意见相左,但她对王曾的印象,还算不错。 否则,刘娥也不会召王曾归朝。 何况,冯拯和王曾,一個是次相,一个是参政,他们的意见,哪怕是她,也不得不重视。 ‘再看看吧。’ 接着,刘娥又翻到了翰林学士承旨李维的奏疏。 荐户部郎中、知延州(今延安)薛奎? 对于此人,刘娥印象颇深,是一个能吏。 天禧年间,薛奎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期间,开扬州古河,令运河水贯通扬州南城,使得漕粮转运再也无需多次卸货转运,大大提高了漕运的效率。 是年,在没有额外增派人手的情况下,漕粮的运输总额达到了八百万石。 薛奎也因功升任三司户部副使。 只是,在任三司户部副使期间,他同三司使李士衡发生矛盾,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被贬出了京师。 准确来说,薛奎也是党争的受害者,他最初是由向敏中、王旦举荐的。 搁在丁谓、曹利用等人眼中,薛奎俨然是寇党嫡系。 刘娥的目光在李维的奏疏上停留许久,不得不说,薛奎要比孙奭,更加合适御史中丞的位子。 大中祥符二年(1009),薛奎就曾担任过殿中侍御史,他既有台官的经验,又有实干,且为人刚正。 只是,薛奎和孙奭一样,当初都是反对天书运动的朝臣。 用他们,‘先帝’会不会不高兴? 此前,刘娥对于天书什么的,也是不大信的,但官家的变化,却是肉眼可见的。 天书是不是真的,她不清楚,先帝托梦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来人!” 话音刚落,任守忠缓缓走进了内殿。 “参见娘娘。” 刘娥微微颔首,然后指了指单独放在一起的奏疏。 “将这几份奏疏送去延庆殿。” 思虑半晌,刘娥索性将这些事丢给‘先帝’处理。 ———————————— 注1:王德用,宋初将领王超之子。 王德用次子王渊,娶得是蔚昭敏孙女,这种将门之间的联姻,搁在宋初很常见。 至于,捧日左厢都指挥使,则是王德用的差遣,掌管捧日军左厢。 捧日、天武、龙卫、神卫,是北宋的上四军,也是名义上最精锐的禁军。 其中,捧日军,隶属于殿前司,是马军编制。 而‘厢’,则是军事编制,如捧日分左厢和右厢。 具体设定是:厢下设军,军下设营,营下设都。 一般而言,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 都:100人。 营(又称指挥):500人。 军:2500人。 厢:25000人。 不过,这只是规定,很多时候,编制并不满员。 如真宗朝规定,上四军,每厢只置三军,也就是按照编制,一厢只有7500人,但即便如此,编制通常也是不满的,一指挥(营),仅有三百人左右。 一厢的兵力,从两万多人,缩减到四五千人左右。 所以,王德用大概掌管着五千人左右的兵力。 而缩编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管军之人,兵权太重。 仁宗朝之后,厢一级的编制,更是几近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