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朕即天下 > 第二十五章 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求追读)

第二十五章 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求追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学校不立,不是某一方面的缘故,而是多方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片刻后,就在赵祯思考如何补救之时,刘娥忽然开口道。  “所以,六哥你是想扩建国子学?”(注1)  闻言,赵祯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  国子学,历来是贵族学校,唐制,国子学,生员300人,招生对象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  招生资格稍微低一点的‘太学’,生员500人,招收对象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后辈。  到了宋朝,国子学的准入门槛虽然放低了一点,但限制仍在七品以上京朝官子孙。  直到庆历四年(1044),宋朝才重新成立了‘太学’。  太学,有别于国子学,招生条件放开到了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  而平民百姓,唯有极为优秀的人才,方能入学。  对于这种赤裸裸的贵族教育,赵祯当然是看不惯的。  但想要立刻改变,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不是一份诏书就能改变得了的。  毫无疑问,国子学是一种特权。  想要打破这种特权,必然会得罪一批特权阶级,以赵祯现有的力量,暂时还无法和那些人叫板。  “是也不是?”  刘娥不解道:“这是什么意思?”  沉吟片刻,赵祯又一次披上了‘仙神’的虎皮。  “爹爹和我说过,教育,乃国之大计。”  “今,天下学制不立,当更易之。”  “爹爹还教过我一种新的学制。”  “三级学制,就像发解试、省试、殿试一样。  发解试对应的是‘县学’,天下州府各县,凡学生满200人,皆立县学。  然后是省试对应的‘州学’,各县学优异者,可升入州学。  最后是太学,对应的是殿试,从八品以上子弟,可免试入学,从八品以下及庶人,俊异者,亦能考入太学。”  一旁,刘娥听着听着,表面上毫无异动,心里却眉头紧皱。  凡学生满200人,皆立县学?  大宋一千多个县,哪怕只有一半县城满足条件,也要建立500多所县学。  建学的钱,从哪来?  即便解决了钱的问题,授课的先生,又去哪里寻?  便是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教授的内容,又该是哪些?  念及至此,刘娥顿觉头大如斗。  ————————  注1:宋初,国子学和国子监是一回事,既是学校,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