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业精于勤,荒于嬉(求追读)
两天后。 三司衙门。 三司使李士衡以及三司户部判官上官佖(bi四声),面露好奇的看着摆在眼前的物件。 蜂窝状煤饼? 炉子? 还有一个长柄状的工具? 患有足疾的三司使李士衡,杵着竹杖上前一步,眯着眼睛,仔仔细细的打量着摆在案上的物件。 半晌,李士衡拱了拱手,问道。 “任供奉,请问这三样物件,内部构造为何,造价又为几分?” “图纸有否?” “掌制的工匠可在?” 任守忠执礼道:“计相稍安,‘蜂窝煤’、‘仁德炉’是由后苑造作所毛管勾负责督造。 个中详情,将由毛管勾讲述。” 言罢,任守忠瞄了一眼身旁那位胖胖的中年内侍。 看到这个动作,毛昌达连忙挪动几步来到近前,拜礼道。 “见过计相。” “此三物,缘是官家不忍大雪病民,苦思而作也。” “官家圣德。” 说着,毛昌达对着皇城的方向拱了拱手,随后又向身后示意,让小黄门把图纸摆出来。 毛昌达一边对照图纸,一边介绍着蜂窝煤三件套,当解说到回风炉时,他语气一顿,面露肃然道。 “此物为‘仁德炉’,乃太后亲自赐名。” “太后曰:‘官家体恤百姓,上圣之德也’,固名‘仁德炉’。” 别看毛昌达马屁拍的震天响,像個谄媚之臣,但论个人能力,他还是有一点的。 仅仅两天,就将三件套从图纸变成了实物,勉强是个人才。 一旁,李士衡眉头微皱,他最想知道的是造价,官家和太后传诏,令三司七天内完成一定数额的三件套。 作为三司的主官,他必须要估算一下造价,以及相对应的工时。 结果,毛昌达绝口不提此事。 倘若不是任守忠在场,李士衡肯定会给毛昌达一点颜色看看。 三司,夺户部之权,总掌全国财政收支,夺工部之职,兼掌城池土木工程,又侵太府寺之权,领库藏、贸易、四方贡献(朝贡)及百官添给(俸禄)。 诸司之中,三司是一个怪物般的机构,除中书、枢密院以外,三司职责最重,所以,三司使又称‘计相’。 三司,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三部之下,又下辖20案,其中,盐铁统管7案,度支8案,户部5案。 三司户部下辖的修造案,职掌京师城建,修葺及陶器、砖瓦烧制,凡土木工匠皆归修造案管辖。 而这,也是三司户部判官上官佖在场的原因。 督造‘蜂窝煤三件套’的事,最终将会落在上官佖的头上。 任守忠和毛昌达足足在三司衙门呆了一整天,从日出到日暮,终于将制造‘三件套’的关键全部讲明白了。 离开之前,他们还留下了几个参与督造的工匠,以便三司修造案仿造。 时间紧,任务重。 任守忠等人刚刚离开,李士衡立刻嘱咐户部判官上官佖,紧急招募工匠,连夜投入仿制工作。 是夜。 修造案驻地灯火通明,数百名工匠围着三件御赐的‘圣物’,旁边立着一个巨大的木架,三件套的构造图被等比例放大到了巨幅画卷上。 三司的大动作,很快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 …… 次日。 听到大管事的汇报,王曾脸色铁青的在屋内来回走动,气急的他,连脸部肌肉都在颤动。 胡闹! 荒谬! 工匠之技,小道也! 为人君,岂能将心思浪费在这等小道之上? 念及至此,王曾当即步子一转,健步如飞的走进了书房。 他要上疏! 呼! 吸! 连续做了几次深呼吸,王曾提笔写到。 【臣(听)闻,治乱之机在于好恶,好恶之端,在于谨其始,其始正,无所为不正,其始不正,虽有智力不能善其后。 是以,人主必务学! 学,莫大于近正人!】 盛怒之下的王曾,在奏疏的开篇中,便直言不讳的内涵太后‘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又不是下愚之人,修造案负责督造的物件,真的是出自于官家之手吗? 工匠之道,虽是小道,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 此前,官家一点基础都没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