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士 > 第二十二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十二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江南之地富裕,世人皆知。其中文教昌盛,科举功名,冠绝于天下!  便是自大顺立国以来,江南一直以单独的省份进行乡试。  时至今日,其贡院,同顺天贡院一道,为天下两大贡院之一!  里面单是号舍就足足有两万五千之众,意味着同时可以容纳两万多人参加乡试,实乃天下之最。  而乡试作为科考中,厮杀最为激烈,且是规模最大的考试,关注度自然极高。录取名额,自太祖皇帝成皇元年始,至太宗……再当今天子,人数从一百四十九,变到了六十七,额度变化后,而今稳定为八十六人。  今次舞弊案生,涉及人多,自然让很多落榜士人沸腾了!  而朝廷能在收到消息的短短一月时间内,以御史钦差前往,查清实情,毫无疑问,必是为了尽快平息事态。  现经查明,副主考官章梁同考生串通舞弊,另有多名中间人官吏参与其中。  一向于科举重视的天子,其中处置,也大快人心!  章梁等十二人,处以斩立决,家产籍没,父兄妻子皆以徒刑。主考官叶怔被革职……  关于此次江南乡试的后续处置,依天子诏令,除被查办的舞弊考生外,为防范有漏网之鱼,其余中举的剩余六十人,当在十二月于顺天府再度参加考试。并由天子亲加覆试,以排名次。不合格者,将取消举人身份,自不得参加来年春试。  昨日的清幽居别离时,贾峥有告知李承、冯紫英等人他于宁府外,提前租好的住处。  故今日一早,待收到李承专门遣仆从送来的消息后,他总算是将前因后果捋顺。  话说大顺此番科举舞弊案,倒是同前世历史上,即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极为相似。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敢冒着弃市风险,可见中举带来的巨大好处下,时人之疯狂。  而朝廷命令下,再有一月时间的顺天贡院乡试重考,令贾峥也有了种紧迫感。  穿越以来,从三岁开始,他便学习八股文,后以赚取重金,请得赵举人教学,为的就是将来能一鸣惊人。  前世的经历,让他更看重年轻时的努力,才不至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便是科举,这一切,许于权贵而言,不值一提,但对于绝大数普通人而言,才是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  或许因为穿越的缘故,贾峥的记忆、体力皆远超常人。翻阅书目,可用过目不忘形容,便是五岁那年,遇到跛子,学起武艺,更是如鱼得水。  聪慧之人,于世间,并不少见,像相识的贾宝玉,正是如此。但足让人敬佩的是,智力超群者,比普通人,更为努力!  两世人生,贾峥皆属于后者!  也许,在中过案首后,这次于顺天府的重考,他可以再争争江南省的解元?  便是以这解元身份,将来考中进士,仕途上,许会更顺畅一些,以赚取这大顺朝廷上,更大的权力。  贾峥的思路,随之活跃。  至于明教所谓的“反顺复明”,他于大明没有太深的感情,还不至于将毕生心血,全部集中其上。甚至现在,跛子交给他的明教烂摊子,内部就矛盾重重,各地明教,在朝廷打压下,已趋于肢解状态,百年前的明教信仰,而今只带着一群老弱病残活下去。  又谈何重现前朝?  忠王府的林管事在送了书信后,并没有离去,而是非常恭敬道:“贾公子,我家世子知公子搬出国公府,需要添置之物极多,花销必然大些,故打算借予公子一些钱资周转,将来有了闲钱再还即是!”  林管事拍了拍手,便有同行侍从,将一个小箱子送了上来。  李承说“借”,而非是“赠”,显然是照顾起了贾峥性子,亦有朋友间的尊重之意,可算是有心了!也确实解了他燃眉之急!  里面一打开,能见到闪光的银锭,还有数张银票,贾峥心中稍一估算,知其不下千两。  而今大顺一名普通的七品翰林院检讨,年薪不到百两,一千两白银,足需之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  但于京师之所,官员一家几口人的花费,便是勤俭些,大抵就需要两三百两,这还不算应酬诸事。因此,官场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