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义帝投袁
得其乐,脱离了汉室倾覆时的灾难。不想他却不知好歹,并不领我之情。也罢,也罢,天要下雨,娘……且看在他人之手,会不会有在东莱这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暗怒了一会后,何白却并不担心。自已要走的是下层的百姓路线,而不是走上层的士族路线。相对士族来说,百姓们早已对汉室彻底的失望了,不然也不会有黄巾之乱发生。若非黄巾军没有雄主,这天下也许早就变色了。
如今一直还心怀汉室的,只有各地的士族与少许寒族罢了。何白大可在青州广开民智,发展民生,集聚粮草,并以庶民士子替代士族。有青州三百万百姓的支持,再有十万武装到牙齿的雄军,横推天下也不是不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由曹操去干吧。
何白又道:“陶谦借道袁绍,日后定有他的大害处。东莱王不知所踪,想来是与袁绍有绝对的关系。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汝等也不用太过担心,此事于我并非大害。”
卢植沉声说道:“东莱王为禅位的义帝,有大义名份。如今又复得传国玉玺,名份愈正。加上还有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在旁扶立,关东可能会一呼百应,复尊东莱王为帝。而袁绍明尊实篡,这天下之势……将尽入袁本初之手矣,此岂非大害?”
说完,卢植连连摇头。卢植是忠臣,更是智者。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持兵势,不尊刘氏,这汉室实在是不可能匡扶得起了。为了天下百姓,卢植也没有一心要为汉室死节之心。一直在找寻能够平定天下,使天下复安之人。
历史中卢植选择了袁绍,而此世,卢植却选择了何白。如今何白势弱,卢植自然会为何白的处境担心了。
何白笑道:“袁绍自讨董以来,以盟主之名威行天下,关东诸州无不奉令行事。虽有异议,也不敢直言。敢直言者如乔瑁、王匡、韩馥皆亡矣。其此时正是得意之时,必然不会将东莱王迎入邺城尊奉为帝的。”
卢植等人闻言大惊,问道:“这怎么可能?尊王攘夷之策,自古就有齐桓、晋文用之称霸中原。后来又有秦末项氏尊奉楚义帝,横扫强秦之典故。袁绍岂会不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作用?”
何白说道:“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以天子的威望来使自己壮大,尊奉朝廷来威服四方。叫那些不服朝廷管理,目无天子的家伙们自食其果。然而,在壮大自已的同时,天子的威望也会日渐高涨。日后若想取而代之,彼时天子的威望将是其篡逆的绊脚石也。”
“因此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有在自已本身的势力弱小时,又或真正的汉室忠臣才会去做。其他只要有一丝割据与篡逆之心的诸侯们,都不会去自讨苦吃的。”
“在这两年中,关东没有汉帝行使权威,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名望几乎可以横行天下,无人能与之相抗。他如果尊奉东莱王为汉帝,那这四世三公的名头就必然被汉帝所压制住,这对袁绍来说,只会弊远大于利。”
“至少袁绍在没有亲见奉天子令不臣之威时,是不会主动去做的。因此,袁绍决不会强奉东莱王为帝,只会故作不知,还会克意的淡化汉帝在关东的作用。”
卢植闻言只能长长的叹息一声了,何白所说不错。观袁绍近来的所行所为,在一年前时,他还有过匡扶天下,令汝南袁氏永霸朝堂之心。一年后的袁绍,以然生出了代汉自立之心。的确不会将汉帝放在心上了。东莱王被劫走,只会是汉室的忠义之臣所为,必不是袁绍下令。
何白恐青州吏民对于东莱王的逃离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只得留在北海,并来往于齐国青州城安抚人心。因为陶谦的首鼠两端,何白不得不将淳于琼及汪昭两部从齐国调来,驻扎于北海平昌、安丘及东莱的黔陬三城,防备徐州兵马。
不久后,果然如何白所料,泰山太守应劭在接到东莱王母子三人时大喜,急匆匆的护送东莱王望冀州而去,并早一步派出使者向袁绍汇报。